記者 吳蘇 通訊員 龔卓妮
時代新風徐徐吹來,文明家園攜手共建。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漢濱區關廟鎮便立足城鄉一體化實際,堅持靶向發力,針對創文的頑疾和短板,集中攻堅,讓一項項整治活動深入開展,一個個城市提升行動縱深推進。
關廟鎮黨委書記馬小剛說:“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氣神,關廟鎮充分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和漢濱區委、區政府的要求,聚合全鎮力量,精準發力攻堅,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龍頭工程、惠民工程狠抓快抓,使得城市治理更加精細精致,城市發展更具活力,不斷扮靚城市‘面子’,充實城市‘里子’。”
擲地有聲的話語間,干部們正加快速度,在創文一線埋頭苦干。“這個飛線要趕緊處理好,加快充電樁建設進度,飛線安全隱患大,還不美觀。”“這個菜園趕緊裝上圍擋,不然過路的車把住戶的菜壓壞了又是問題……”捍衛、周臺、吳臺、柑樹村的四個重點實測點位處,關廟鎮的干部們每日起早貪黑待在這里,針對市區督導反饋和鎮村每日排查問題跟進整改,對不文明現象進行勸導教育。
在捍衛社區的無物業小區和背街小巷隨意走一圈,新修建的路面寬闊整潔、劃好的車位整齊有序、亂搭的雨棚盡數拆除、臟污的墻面變得靚麗……創文所帶來的新變化,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群眾茶余飯后所討論的,也都是創文給生活帶來的便捷度與幸福感。家住興漢華庭小區旁邊的張大爺,因腿腳不便,小區后面的巷道里面坑洼不平,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出過家門了。創文工作開展后不久,張大爺便聽到了窗外傳來路面破碎機發出的施工聲,不到一個周,百米長的巷道便成了柏油路,張大爺興奮地拄著拐杖走出了家門,連連點贊創文成果為居民創造了宜居和諧的新環境。
而這樣每日一新的變化,在關廟鎮張溝橋片區的村組社區處處凸顯。在周臺社區,居民家門口都安裝上了統一的可更換式門牌,以往房屋出租的牛皮癬廣告全都杳無蹤影,院落間一派舒適潔凈的新氣象。捍衛社區的張盛新村內,120多棟樓宇都是村民的自建房和聯建房,加之村民們大多都是將房屋出租,區域內外來流動人口占比大,導致管理難度大,安全隱患多。為讓創文更加深入人心,關廟鎮黨委政府聯合創文幫扶單位,制作了大量宣傳冊和創文標識,同時為村民的自建房配備了滅火器、劃定了停車位。在排污管網建設工地,正在吊裝管道的張清全忙的顧不上擦汗,“張盛新村多少年來就一直沒有市政投入,這次把排污管道、巷道硬化一次性解決了,下雨天出門再也不怕兩腳泥了……”
如今,行走在柑樹、周臺、捍衛、吳臺等村組社區,文明的新風撲面而來。而一系列改變的背后,離不開創文幫扶干部和鎮村干部在背后不遺余力地付出。奔忙無休的間隙,關廟鎮鎮長張海峰介紹說:“最近一段時間,基本上每晚都要忙活到11點以后,時間緊任務重,群眾的期待也很高,借助創文的機遇加班加點把這些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盡快解決。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一切心思向創文聚焦、一切精力向創文集中、一切力量向創文傾斜,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當作一場大戰、硬戰、攻堅戰,全民動員、全員參與,共創共建共享,要通過創建提升城市發展的‘溫度’,讓群眾的幸福生活更有‘質感’。”
共建文明城的過程中,一抹抹“志愿紅”隨處可見,一次次撿垃圾的俯首、斑馬線前的禮讓……無一不印證著關廟鎮黨委、政府全力參與、加速推進創文的決心與干勁,廣大干群萬眾一心、熱火朝天投身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為助推我市經濟社會快發展、幸福指數大提升貢獻了卓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