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宋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是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關鍵陣地,是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近日,老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從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三方面進行提升改造,讓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新活力。
資源整合,標準化陣地全面升級
為更好服務群眾,助力文明城市創建,老城街道按照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標準,對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9個實踐站改造升級。統一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文公益海報、衛生健康宣傳欄,并安裝指示牌及功能廳室門牌,因地制宜增添標識牌、文化墻、宣傳展板等內容。同時,增添老花鏡、助聽器、輪椅等各類急需物品,進一步完善志愿服務崗位建設。此外,整合現有場地和設施資源,在站點里設立5大功能室(理論宣講室、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動室、科普宣傳室、健身活動室),嚴格按照要求懸掛標識牌、工作制度,配備開展活動所需工具和器材,設置未成年人活動室和家長學校等功能區域,讓陣地更加規范,功能更加完備。升級后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更加具備功能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做到了理論宣講、教育、文化、科技與科普、體育健身等功能的融合,將“群眾要什么”與“我們有什么”有機結合起來,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成為服務廣大群眾的精神家園。
注重實效,制度建設更加規范
注重建章立制,以規范化制度保障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順利推進。一是建立組織保障機制。更新街道、社區兩級組織架構體系,由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組織書記分別擔任文明實踐所長、站長和志愿服務隊長、分隊長,統籌協調推進陣地建設和志愿服務工作。二是規范志愿隊伍管理。強化社區志愿服務隊建設,統一制作組織構架展板,規范志愿服務隊人員名冊、活動記錄。三是規范志愿活動開展,按照實踐所、站每月至少開展4次活動的要求,細化志愿服務菜單和月工作計劃,并及時將志愿項目發布在中國志愿服務網。2022年以來,各實踐所(站)志愿服務隊已開展環境清潔、便民服務、上街宣傳、治安巡邏、理論宣講等志愿服務活動400余次,受眾群眾達50000余人次。
突出特色,品牌化項目不斷涌現
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注重在陣地建設、志愿服務上創品牌、創特色。老城街道以“1”支志愿服務隊伍為主體,凝聚街道社區干部、黨員先鋒、婦女同胞、優秀青年、學生群體、專業人士、居民群眾等“7”股力量,建立10支志愿服務隊伍和“保護母親河”“夕陽樂文化”“青春伴夕陽智能手機課堂”“家庭醫生進社區”等深受群眾好評的志愿服務項目,累計招募志愿者3300余人。近期,街道緊緊圍繞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進一步拓展志愿服務項目,在轄區內廣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文明交通勸導、創文知識宣傳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切實提高轄區居民對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參與度和滿意度。老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將結合文明城市創建體系標準,制定更符合實際的創城志愿服務項目,圍繞各項目標任務建立動態志愿服務隊,引導和帶動群眾凝心聚力,自覺加入到創城工作中,讓文明新風吹遍老城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