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家力
連日來,驕陽似火,熱浪滾滾。在漢濱區吉河鎮恒華家園社區,社區工作人員經受住重重“烤”驗,用汗水書寫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責任與擔當。
當好環境美化“行動員”
“11號樓東側建筑垃圾,我來協調清理。”“我來給幾戶群眾做工作……”在恒華家園社區人居環境整治大會上社區干部紛紛表態。
該社區11號樓后空地長期以來閑置、無人管理,無形中成為垃圾場,嚴重影響社區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把臟亂差的“鬧心地”,變成干凈整潔的“舒心地”,支部書記李在義積極向鎮領導匯報,協調車輛清運垃圾,經過一整天的忙碌,清理出垃圾20車。
近年來,社區堅持支部主導抓引領、群眾主體抓參與、物業主責抓服務的“三主三抓”工作思路,探索多方共治的社區管理模式,廣泛凝聚工作合力,推動改善社區環境面貌。
當好文明創建“宣傳員”
步行到各樓棟,查看樓梯下、拐角處是否存在衛生死角……近日,該社區“四支隊伍”入戶宣傳宣講,提高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知曉率、居民文明舉止意識;清除小廣告、“牛皮癬”,改善社區環境;勸導亂停亂放,引導居民遵守停放規則。
為把創文推向深入,社區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通過線上編發轉發宣傳信息,線下干部帶頭宣傳宣講,積極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引導群眾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提高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群眾的參與率和滿意度。
當好社區建設“聯絡員”
走進恒華家園社區,垃圾收集亭、分類垃圾桶有序擺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墻映入眼簾,三處充電車棚安全便捷,一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高顏值”畫卷徐徐展開。
過去,該社區也曾存在垃圾亂堆亂放、“飛線”亂接等現象,2021年,在駐社區工作隊的幫助下,積極爭取幫扶單位區發改局支持,籌措資金40余萬元,實施垃圾處置提升、文化設施建設、充電樁車棚建設項目,使得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該社區發生的顯著變化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也讓搬遷群眾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