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唐家力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漢濱區吉河鎮恒華家園社區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 ”實踐活動要求,探索推行“133”工作機制,緊盯“群眾期盼”這一關鍵,抓牢“為民服務、勞動就業、項目建設”三個環節,實現“聚民心、穩民心、順民心”三個作用。
為民服務聚民心
“我歲數大了,不會用智能手機,請你給我幫忙認證一下。”
由于養老保險年檢認證需要人臉驗證識別,社區居住的老人大多數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時常有社區居住的老人前來請求幫助認證。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社區工作人員總是耐心細致地幫助老人完成認證。為幫助老人完成養老保險年檢認證,該社區要求社區干部、駐村干部都要掌握認證程序,為前來認證的老人辦理好業務。
不僅僅是養老認證,疫苗接種、醫保費繳納、交通補貼辦理……社區充分發揮便民服務中心服務群眾功能,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就業創業、醫療養老等服務事項,把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變成“零距離”。
勞動就業穩民心
“在社區工廠上班,既能賺錢養家,又能照顧孩子。”問起在社區工廠就業的情況,社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劉宗英這樣回答。
2021年9月2日,漢濱區5家社區工廠同日投產運營,其中就有位于吉河鎮恒華家園社區的新社區工廠。該社區工廠開業前,社區居委會即主動與社區工廠對接,了解用工需求、工資待遇等情況,通過微信工作群、入戶走訪等方式,開展線上線下政策宣講,宣傳推介新社區工廠,引導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實現群眾就業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的有效對接。
據悉,該社區地處城郊、背靠城區、交通便利,城區廣闊的就業市場為社區搬遷群眾提供了多樣化的就業選擇,“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戶有600余人在城區就近就業。社區工廠可提供就業崗位70余個,吸納勞動力70余人,恒華家園社區有38名搬遷群眾在社區工廠就業增收。
項目建設順民心
走進恒華家園社區,可以看到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安置區全覆蓋,垃圾收集亭、分類垃圾桶有序擺放,一面全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墻映入眼簾,三處充電車棚安全便捷,一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高顏值”畫卷徐徐展開。
2021年7月以來,漢濱區發改局結對幫扶吉河鎮恒華家園社區,針對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不健全的實際,該局黨組研究實施后扶項目,籌措資金40余萬元,改善社區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自幫扶以來,該社區發生的顯著變化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也讓群眾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