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璐)陽春三月,風和日暖,農民們又迎來了新一年春耕生產的農忙時節。漢濱區建民街道黃石灘村蔬菜大棚基地里,滿棚小菜苗綠意盎然,入眼盡是勃勃生機。20多個村民正抓緊節令,挖坑、栽苗、掩土,一套熟練有序的動作一氣呵成,好一派熱鬧的場景。看著一列列整齊劃一的菜苗,勞作的村民們喜上眉梢。
正在棚里栽種菜苗的方世琴起身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樂呵呵地對筆者說道:“我平時要照顧家里,出不了遠門,現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我在這兩三個月已經掙了6千多塊了”。
黃石灘村戶籍人口359戶,常年在村有人居住的只有137戶,大部分青壯年都遠走他鄉,外出務工,導致村莊“空心化”嚴重,大面積耕地撂荒無人耕種,即使有部分農戶在家發展產業,分散種植的農作物也面臨成本高、附加值低的現實困難。“破解村里發展的困境,我們只有探索“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吸引企業進駐,建設有規模、能長期發展的優質產業園,壯大集體經濟,才能走出一條穩定的產業增收致富路。”黃石灘村駐村第一書記楊章波說。黃石灘村黨支部說干就干,以改變撂荒地為抓手,整合全村150余畝的土地資源,引進“豫豐綠色科技有限公司”進駐,共同建設蔬菜基地。
目前,大棚基地已累計投資300余萬元,建設過程中,公司和村黨支部各司其職,公司負責項目投資和經營,村黨支部負責土地協調、項目申報和矛盾化解、動員農戶就地務工,短短三個月,蔬菜大棚就建設完工。因為懂蔬菜種植技術,村民小組組長汪庭海當上了基地負責人,他介紹道“原先這里是稻田,大部分都沒有耕種,這次建大棚派上了用場。蔬菜基地用的工人都是周圍的群眾,男工120元一天,女工100元一天,平均每天用工40余人,按工取酬,解決了不少我們村的剩余勞動力。”
有了基地、有了勞力,還得有銷路。為了進一步完善種植、管護、銷售產業鏈,精準對接市場,村黨支部和豫豐綠色科技有限公司積極聯絡,拓寬銷路,經過兩方的不懈努力,與市里的蔬菜超市簽下了銷售合同,建立起了牢固的農戶、企業、市場利益聯結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經了解,大棚基地里的第一批蔬菜將于4月份成熟上市,大棚二期擴建工程將在年中竣工。“后期計劃逐步帶動周邊農戶分散種植,規劃打造精品產業園和散戶種植點、線、面相結合的模式,讓村民在自家菜地種的蔬菜也搭上企業的‘順風車’,今后農戶個體種植的風險會大大降低。”黃石灘村黨支部書記陳志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