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化學
區委政法委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基層治理體系,把綜治中心打造成服務群眾“小窗口”、普法宣傳“大喇叭”、矛盾調解“終點站”;區城管分局在幼兒園周邊人行道安裝“三車”停放架,設置人行道隔離樁,杜絕人行道上機動車亂停放,一舉解決困擾周邊群眾的出行難問題;老城街道鼓樓社區創新“黨員會客室”,解決黨員和群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架起一座全新的“連心橋”……
漢濱區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實,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解難題、謀發展、惠民生,把一張張“民生賬單”變成了“幸福賬單”,真正讓群眾的“呼聲”變成“掌聲”。
說事議事 為民辦事“求實求效”
為民辦實事,是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試金石”。
“流水大橋通了,到流水去玩方便多了!”
“張壩路通了,回老家再也不用繞道旬陽了!”
“長嶺誠信路社區不但裝了路燈,還修了圖書室、娛樂室!”
一條條訊息、一個個聲音、一聲聲贊許,背后反映的正是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全區各級各部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成果。
漢濱區建民街道辦長嶺誠信路社區圖書室
眾運用漢濱區醫保網上經辦系統辦理業務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漢濱區始終堅持將“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堅持把難事辦成,把實事辦好。
“真方便,手機上輕松操作就能為孩子登記參保,前后只用了5分鐘……”說起為孩子辦理醫療保險的事情,家住漢濱區老城街道辦鼓樓社區的市民張女士連連稱贊。
隨著參保人群的不斷增加,漢濱區政務大廳醫保窗口平均月接待量2500多人次。長期以來,辦事群眾反映服務窗口少、等待時間久、資料手續多、往返奔波累、報銷周期長、辦事效率低等問題。漢濱區醫保局為此開發了醫保網上經辦系統,開通“網上辦”“掌上辦”“只跑一次”等。絕大多數醫保業務,群眾只要通過醫保網上經辦系統在家就可以辦理。同時,鎮村醫保專干通過網上經辦系統,幫助沒有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群眾辦理醫保業務,切實解決了參保群眾醫保業務辦理“最后一公里”問題。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漢濱區區級領導率先垂范深入一線,傾聽民眾訴求,從群眾“急難愁盼”入手,把推動問題解決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成績單”。堅持以“1張辦實事清單”為核心,分層分類建立臺賬,堅持推行群眾點單、分類派單、多措查單的“三單”管理模式,確保“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走空、不走樣。
據統計,漢濱區區級領導班子確定辦實事62項,區級領辦50項,各鎮辦各部門領辦422項,班子成員確定辦實事1035項,截至2021年12月底已全部辦理結束。該區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向群眾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創新載體 學習教育“出新出彩”
漢濱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始終與黨的歷史、黨的奮斗、黨的輝煌緊密聯系。
枧溝蘇維埃政權舊址、王莽山紅色遺址、牛蹄嶺戰役遺址、安康烈士陵園……在漢濱區境內,這樣的紅色資源有很多。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漢濱區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優勢,創新黨史學習教育形式,扎實有效推進全區黨史學習教育。
漢濱區有30000多名黨員,農村黨員基數較大,特別是老黨員、流動黨員更是不少。如何實現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全覆蓋,這是擺在全區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一大難題。
在巡回指導過程中,漢濱區慢慢摸索總結黨史學習教育“148”和“四個一”學習法。緊緊圍繞“黨史學習1條主線不偏、4次專題研討不缺、8次集體學習不少”要求,要求黨政機關黨員干部通讀4本“指定書籍”以及“四史”,引導廣大黨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寫一寫”筆記、“劃一劃”關鍵詞、“講一講”黨課、“談一談”感受。
漢濱區老城街道辦鼓樓社區黨員會客室接待來訪群眾
2021年10月7日,漢濱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誕生地集體學習
“學習黨史不能只是讀一讀,抽空還要寫點筆記。”建民街道辦黨員劉阿凡翻開厚厚的筆記本堅定地說。
漢濱區積極開展機關黨支部與村(社區)黨支部“結對聯建 送學送教”活動,累計聯合集中學習917場次,為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文化程度較低黨員結對幫學、送學上門1463次,領導干部講黨史專題黨課906次;對全區3182名流動黨員、4147名離退休黨員、633名“兩新”組織黨員發放書籍11000余本,有力確保了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全覆蓋”。
同時,為了讓學習黨史更直觀、更有趣,漢濱區還創新“紅色電影+黨史解讀+紅色視頻+紅色宣講”的“電影+”模式,不斷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2021年夏秋之際每周五,城區安悅街的安康漢調二黃研究院劇場總是座無虛席,以黨史題材為主的紅色電影展演讓這里成了“紅色影院”。
“我只要不加班,每周五晚上總會到這里來觀看影片,這種學習有趣生動。先后看過《金剛川》《上甘嶺》《古田軍號》等多部電影。”區文化館惠星儼然是這里忠實的影迷。
“按照省市要求,為節約資源、節省資金,我們利用漢調二黃研究院這個地方播放紅色影片,累計節省觀影資金200余萬元。”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榮平算了一筆細賬。
漢濱區洪山鎮黨員干部在安康牛蹄嶺戰役遺址集體學習
不僅在繁華城區,南北“二山”、村組社區也有紅色電影放映活動。漢濱區電影公司安排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員,在各鎮(街道)進行紅色影片巡回展映展播3078場次,受眾20萬余人。
同時,該區不斷豐富黨史學習教育方式,依托“小場子唱大戲”,策劃了“永遠跟黨走”紅歌比賽、黨史知識競賽、黨史宣講、漢濱黨史征編等“十大活動”,利用黨史題材文藝作品開展學習教育活動355場次,舉辦黨史知識競賽、演講、文藝演出等活動480余場次,有力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
為了讓“學黨史”看得到、摸得著、更鮮活,漢濱區不僅號召黨員干部從身邊的紅色歷史學起,還對區內紅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將其攝制成視頻短片在網絡推送,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在2021年末傳來一個好消息,以發生在漢濱區縣河鎮境內的牛蹄嶺戰役為題材的紅色電影《浴血牛蹄嶺》即將開拍。經過兩年多緊張籌備,紅色電影《浴血牛蹄嶺》已入選陜西省委宣傳部重大文化精品項目庫,預計2022年3月正式開機,主場景將在漢濱境內五里鎮、縣河鎮取景,擬定2022年10月前后在全國院線同步上映,作為黨的二十大的獻禮片。
凝心聚力 著眼發展“實事實干”
奮進新時代,奮力開新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漢濱區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變成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原動力,把黨旗插在經濟發展一線,將黨史課堂設在工地前沿,把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重點項目、關家鎮魏埡村年出欄1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建設現場
重點項目、城東新區區職教中心正在緊張施工
經濟增速提質,147個區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8.6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0553戶,新增五上企業72家,數量全市第一;民生持續改善,新增學位1170個,醫聯體覆蓋醫療機構40個,新建新社區工廠84家,技能培訓6190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478萬元,新增城鎮就業5150人;城鄉建設加快,城市創建扎實推進,國家衛生城市通過二輪復審,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啟動實施,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有序推進,入選全國康養旅游百強城市;交通項目完成投資3.1億元,水利項目完成投資2億元;生態治理有效,綠化造林15萬畝;“十年禁漁”扎實推進,取締“三無”船只633條,蒿坪河治理項目全面完成,水環境質量全省前列,空氣質量全省第二。
2022年1月13日,漢濱區以奮進的姿態啟動2022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及投產活動,本次集中開工涉及基礎設施、智能制造,紡織原料、生物開發等領域26個項目,總投資19.93億元。
“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新目標賦予新使命。我們將不斷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新的趕考路上,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砥礪前行,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面對新的一年,漢濱區委書記范傳斌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