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永林)“昔日的撂荒地,成為了今日的豐收田。”自2021年以來,流水鎮黃泥村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擴大糧食種植面積,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抓手,大力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工作。
由于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效益不高,青壯年勞力相繼外出務工,不少田地漸漸荒廢。黃泥村積極宣傳《漢濱區2021年富硒特色產業支持政策的通知》精神,大力實施土地流轉或托管農戶撂荒的土地,建立領導包抓示范工作機制,引導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復耕復種撂荒土地。黃泥村四支隊伍經過多方聯系,與“安康苗森肥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達成協議,流轉土地500苗,種植果凍橙和糧食作物。目前已種植高標準土豆150畝,栽植果凍橙100畝,前期投資80余萬元。
“我娘家是流水鎮新壩社區的,這幾年在外創業稍有成就,在外也看慣了高樓大廈,但我還是想為家鄉發展盡一份力,我知道在外發展任何一個項目都比回來發展農業項目強,但回報家鄉意義更大”。安康苗森肥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許啟琪感慨地說。
“許啟琪是我們家鄉的能人,也是女強人,我們村與她們合作社達成協議后,經與農戶協商前三年不收流轉費,三年后按每畝200元標準收取費用,我們村將按照漢濱區出臺的所有惠農政策全部給她們落實到位”。黃泥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大紅說。
“許啟琪在外創業成功不忘家鄉發展,事跡很感人,我們駐村工作隊要時時跟進,積極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確保苗森肥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穩步發展”。黃泥村駐村工作組長鄢濤說到。
安康苗森肥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前期努力已初具規模,高標準的土豆種植已經完畢,第一期的果凍橙苗木栽植已進入管理期,她們計劃從成都引進技術人才為后期果凍橙管理、銷售、加工提供服務。
通過能人大戶的帶動,使黃泥村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保護耕地、消除撂荒、恢復耕種的重要性,增強群眾珍惜耕地、種好耕地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