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濱區數字產業園效果圖
記者 吳蘇 通訊員 唐亞軍
油潑辣子、粉條、木耳……幾十種來自秦巴山區的農產品依次出現在小黃車里,主播張萬露一刻不停歇,口若懸河地為涌入直播間的顧客講解商品的特性,隨著“三、二、一,上鏈接”的口令發出,后臺不斷響起的提示音反映出消費者購物的熱情。而上述場景,幾乎每天都在“秦巴奶奶 秦巴憶味”的抖音直播間里發生。抓住時代紅利,崛起于互聯網經濟的電商主播張萬露,正是漢濱區近年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讓數字經濟迸發活力的一個縮影。
立足國家大數據戰略方針及多省市數字經濟發展成功經驗,借助全國數字鄉村發展模式,漢濱區委、區政府精準決策部署,以“新產業生成新動能,新動能賦予經濟新發展”為核心,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進程,全方位發展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產業。通過三產倒逼二產和一產的升級改造,以三產(電子商務)為抓手和突破點,以產業數字化為切入點,實現供應鏈“拉動”的反向定制模式,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漢濱區委書記范傳斌說:“漢濱區始終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追趕超越的重要路徑,以數字經濟產業園為載體,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著力補鏈、強鏈、延鏈,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通過建設區域數字經濟發展試點示范區,著力打造良好數字生態,實現漢濱‘數字經濟蝶變’。”
電子商務進村,優質農產品進城
2月11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規劃提出,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加快培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引導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市場主體到鄉村布局。同時,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優化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功能,規范引導網絡直播帶貨發展,實施“數商興農”,推動農村電商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打造農產品網絡品牌。
這一利好消息,無疑為廣大農村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催化劑,從2017年漢濱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成立后,便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是在同時期,漢濱產業發展邁向了發展的高峰時期,“十三五”期間,大量的農產品依托產業建設涌動在城鄉之間,而漢濱區,也亟待拓寬市場渠道,讓農產品出山進城,幫助廣大農民興業致富。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區的創建成為新的契機,通過科學布局,精準施策,漢濱電商逐步構建起區、鎮、村三級電商扶貧網絡,讓24個鎮級服務站實現了全覆蓋,50多個村級服務點在大山深處搭建完善,和中國郵政及6家物流管理公司達成協議,降低了寄送快遞的物流成本,讓農產品出山進城有了渠道平臺。
在這一過程中,漢濱區深刻認識到了數字經濟強有力的催化作用,聚焦農特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發揮電商聯通內外、貫通城鄉、對接產銷的行業優勢,創新電商產業模式,聯通產品生產端和消費端。積極培育市場主體,著力完善服務網絡,全力構建“區有中心、鎮有園區、村有站點”的一體化電商產業業態,構建多元市場體系。
堅持電子商務與特色農產品銷售相結合,鼓勵茶葉、糧油、蔬果等生產加工企業向電商轉型,同時大力培訓電商人才,著力打造“硒哥硒妹”本土網紅品牌,山里硒九妹、秦巴奶奶、李丹、成祥波等電商人才借勢崛起,通過訂單生產、產品回購等方式,將瀛湖枇杷、漢濱鮮桃、蒸面糧油等地域農土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有效帶動農戶增產增收,倒逼產業提質升級。漢濱區委、區政府還搭建了“硒安康”電商平臺,成為全國首家網上硒產品專賣店,為農產品銷售進一步拓寬渠道;線下則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助力的方式,組織開展各項消費扶貧活動,選派駐村工作隊進駐到偏遠村鎮,有效激發農戶的內生動力,讓漢濱特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國,成為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新引擎。
而今,漢濱魔芋、核桃、蔬菜、糧油等特色農產依次搭上電商快車,走進了千家萬戶,廣大農民不愁產品銷路,更有信心把產業做強做大。鄉村振興的藍圖正在電子商務進農村的背景下描繪成希望的長卷,在田野間迸發出一個又一個電商觸網,“云端”生金的財富故事。
新營銷帶活新經濟,新網紅扮靚新農人
“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數字中國的發力期。
理解數字基礎的概念和重要作用,漢濱區一直走在前列,因為人口基數大,地理面積廣,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導致漢濱區的發展沉冗過重,在脫貧摘帽后,如何實現鄉村振興,如何推動城鄉一體化格局,是擺在漢濱區委區政府面前的新課題。
“紫陽發展茶葉,石泉發展旅游,其他各縣也在相繼走區域化的特色之路,那么漢濱作為安康的行政樞紐中心,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把優勢發揮出來?發展數字經濟成為漢濱區的選擇之一。”漢濱區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李錦賢對數字經濟在漢濱強勢破局的緣由給出了答案。
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扶持電子商務發展的各項政策后,漢濱區結合產業特色和發展導向,制定出臺促進漢濱區電子商務示范創建、農村電商、創新創業、產業集聚發展、品牌建設的扶持政策。加強政策集成,確保各項政策協調一致的促進電子商務發展。建立漢濱區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區財政根據財力狀況和相關政策規定,優化相關產業發展資金的支出結構,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支持力度。依法實施地方稅收優惠政策,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相關優惠政策,小微企業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對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國內外龍頭電子商務企業落戶和重大電子商務項目建設,優先安排用地指標,確保項目落地。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時期,漢濱區因地制宜、創新培育了“服務站點+貧困戶”幫帶式、“電商企業+貧困戶”搭載式、“技能提升+貧困戶”造血式三種扶貧模式。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個人融合”的總體思路,積極引導電商企業大力開展鎮村電商運營服務站點建設,并將電商服務的觸角下探到鎮村、延伸到農戶,提供農產品代銷、郵件代收代發、費用代繳等服務。而一系列綜合數字平臺的推出應用,為農村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增加了便利。有效拓展了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空間和創新路徑,為農業產業鏈延伸、農產品附加值提升,以及農村生產生活的信息化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
通過數字經濟帶來的科學思維、精準思維、創新思維,大大促進現代漢濱產業的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和高效化,從2017年的試水到今天的升級,漢濱電商實現了一年一個新臺階的大跨越。截至目前,全區電商從業人員已逾上萬人,網絡銷售額節節攀升,數十萬群眾因此脫貧致富,一二三產業正在數字經濟的完善整合下,成為點燃漢濱經濟的新引擎。
城東新區風云際會,漢濱引領躍遷新高
隨著產業鏈條的日趨完善,產業布局的多點開花,現有互聯網產業園區已無法滿足全區的發展需求,為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漢濱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在城東新區規劃建設漢濱數字經濟產業園,占地240畝,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億元,分三期進行開發,計劃3-5年建成。一期打造數字經濟引領示范區;二期打造樓宇經濟;三期打造總部經濟和科研中心。目前,一期項目1號樓主體建筑已完成封頂,現正穩步推進二次裝修工作,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招商引資工作也取得可觀成效,已引進阿里巴巴客服縣和云上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園區配套設施及2、3號樓建設同步推進中。
建成后,漢濱區將以五大支柱產業為依托,將現代信息技術與特色優勢農業深度融合,推廣農業物聯網應用,發展智慧農業。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加快推進生豬大數據、電商鄉村振興可視化等大數據建設,提升農業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健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形成漢濱數字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加強數字農業應用技術培訓,促進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數字化升級。
多年的躬耕經營,全區由上至下的狠抓快抓,讓漢濱電子商務、城鄉商貿、物流網絡都邁向了發展的快車道,不斷創造、迭代的賦能工具和管理機制體制創新,使得漢濱電商的邊際效應愈發突出,在多個領域內持續滲透,拓寬了數字化空間,貫穿地域空間限制,整合出了直接觸達消費者的鏈路,讓電商規模效益成倍增長,重構了全區經濟發展的版圖。
回望來路,漢濱區數字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漢濱電商順勢而為、借勢而行、乘勢而上,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主引擎。漢濱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吳大林說:“站在新的起點,漢濱區正堅定不移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向縱深發展,不僅要把大數據這面旗幟舉得更高,還要把大數據這塊牌子擦得更亮,更好地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