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趙軍 譚照楚)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漢濱區江北小學立足實際,創新機制,堅持多措并舉,用心用情,做好做實做細課后延時服務各項工作,讓校園“活”起來、學生“樂”起來,讓學生家長真正感受到了學校教育的溫度。
開好“四個會議”,凝聚課后服務共識
做好學生課后延時服務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的重要舉措。為了做好此項工作,學校及時成立了校長任組長,主管教學副校長為責任副組長,全體校委會成員參加的課后延時服務領導小組,不斷修訂和完善學校課后延時服務方案,同時面向全校學生發放課后延時服務問卷調查,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在此基礎上,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就“雙減”政策進行詳細解讀,就認真做好學校課后延時服務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召開全校線上家長會,就落實“雙減”政策,做好課后延時服務工作,與廣大家長做深度交流;召開全校師生會,就開展課后延時服務的目的、意義和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宣講,把師生思想統一到學校的安排部署上來;召開專題培訓會,對招聘的有資質校外非學科培訓機構的藝術、體育和社團輔導老師進行培訓,進一步明確了課后延時服務的內容、原則、輔導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項。還通過學校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向家長、社會發布課后延時服務工作方案,公開課后延時服務內容,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工作知曉率,贏得老師、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家長的大力支持。
把握“六項原則”,建立課后服務機制
在推進課后服務中,該校注意把握“六項原則”,建立起了科學有效的課后服務機制。一是自愿性原則。課后服務以自愿參與為主,學生家長如有需求必須向學校提出申請,經學校審核通過并簽訂《課后服務安全責任書》后方可參與。二是主動、安全性原則。學校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課后服務責任,發揮學校課后服務主渠道作用。學校要保證場地的安全、活動的安全,保證學生安全離校、安全回家。三是減負、實踐性原則。以作業輔導這一基本需求為主,要求參與課后延時服務學生的作業不出校門。與此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德育、文體活動、科技制作、社會實踐等素質教育拓展項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切實做到“三個不”,即不上課、不集中輔導、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四是作業輔導與社團活動、自主學習類課程相結合原則。把作業輔導與社團活動、自主類課程相結合,既滿足家長需求,又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培養學生各種興趣,發掘學生潛在能力;主要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閱讀習慣、動手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五是教師與外聘專業老師聯合參與的原則。課后服務由本班代課老師管理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并批閱改錯;由藝術類學科老師和外聘專業老師組織學生學習興趣類課程;全校老師為主,外聘專業老師為輔,輪流上崗,達到創新管理模式又減輕老師負擔的原則。六是非營利性原則。學校課后服務收費遵循“學生自愿、成本補償、據實收取、及時結算、定期公布”的原則,嚴格執行上級文件收費標準,由學校收取并根據實際支出列支。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和突發重大災害、疾病等特別困難家庭子女予以免收。
聚焦“五育并舉”,提升課后服務實效
在開展課后服務中,江北小學聚焦“五育并舉”,科學設立課后服務課程,合理安排教師,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和效果。課后延時服務工作由學校安排學校全體教師進行,同時聘請校外具有培訓資質的教師開展體藝類活動。課后延時服務實行“5+2”,課后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下午4:05—6:05(節假日除外),50分鐘為一節課,課間休息十分鐘。
針對學校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多、大多數家長沒有時間輔導孩子作業這一實際,將每天第一節延時課(周三除外)安排為作業輔導或鞏固練習,其中一二年級因為沒有書面家庭作業,安排當天語數學習鞏固練習或寫字,三至六年級均安排了作業輔導,要求利用第一節延時課完成所有的書面家庭作業,輔導老師要督促、輔導和答疑解惑,達到書面作業不出校門,不帶回家。第二節延時課,要求服務老師遵循教育規律,組織開展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個性成長的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的素質教育拓展活動,包括自主閱讀、少隊活動、影視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教育、興趣小組活動、體能訓練等多種課程,通過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動起來,讓班級活起來。
同時,學校把周三課后延時服務時間為學校社團活動時間,這一天為學校無作業日。其中一二年級以班為單位開展音樂、美術和體能的班級社團活動,三至六年級各班學生實行走班制,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分別加入到鼓號隊、電子琴、非洲鼓、古箏、合唱、播音主持、拉丁舞、民族舞、街舞、戲劇、兒童畫、紙盤畫、書法、英語口語、足球、乒乓球、軍體操、跆拳道、信息技術和機器人等26個社團中去。通過全員社團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校課程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解決兩節延時課之間氣氛沉悶和學生運動量不足的問題,在每天兩節延時課之間安排了5分鐘的手指舞課間操,讓學生在延時課時間有了全身心放松的時段和內容。
跟進“三項管理”,護航課后服務運行
一是跟進學生安全管理。每天下午最后一節課下課前5分鐘,由本節課的任課教師清點需要留校的學生,組織不參與延時服務學生在校門口列隊離校,班級內需要上延時課學生交接給相應教師;如有延時課請假者,班主任要及時通知到最后一節課上課教師。最后一節課授課教師和延時課授課教師要無縫銜接,有情況及時聯系班主任,保證不遺漏一個學生,確保學生的安全;延時課結束后,最后一節延時課執教教師要安排學生整隊,清點好人數,送到校門口外,教育好學生注意交通安全,保證學生安全離校;帶班領導每天要做好全校課后延時服務時段內的巡視工作,延時課結束后帶班領導配合服務教師做好各班參加課后延時服務課學生集體放學,及時離校。
二是跟進督導檢查管理。學校成立課后服務專班小組,加強對學校課后延時服務工作的全程指導和督導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長、書記和副校長組成的專班督導檢查組,對各班每天開展的課后延時服務工作進行常態化的督導檢查。專班小組全程跟進延時服務的課程管理、安全管理和場地協調等工作,實現課后延時服務工作有條不紊,出現個別問題當場得到解決,出現普遍存在問題,及時開會解決。
三是跟進激勵考評管理。學校結合工作實際,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師參與課后延時服務激勵機制,推進以教師志愿者為主導,家長志愿者、社會志愿者、社會公益組織等參與的多元化學校課后服務體系建設。學校把教師參與課后延時服務工作納入學校常規管理,與立德樹人、課程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并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將課后服務工作記入教師工作量,將此項工作納入教師績效工資考核范疇,并在師德考核、職稱評定、評優樹先等方面優先考慮,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推動課后服務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