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馬婷婷 翁軍
近年來,漢濱區工商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抓手,不斷地加強和改進非公經濟人士政治思想工作,把課堂搬出去,將知識請進來,采取“加減檔”調控、“內外閥”把控、“開關鍵”觸控等舉措,讓鑲嵌紅色芯片的“民企號”快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掌控“智慧芯”,讓紅色引擎驅動發展。掌舵全區民營企業“操手”的漢濱區工商聯,勇于探索,求實創新,把理想信念鑲嵌在321+4N工作架構,建基地、強基礎、抓學習、促提升,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發揚黨員“頭雁作用”。把支部建在商會。瀛湖商會、大河商會黨支部的黨員企業家,率先與貧困村、貧困戶結對子,建立產銷關聯體;把榮譽留給企業。通過各種方式,把幫扶工作突出的民營企業給予表彰鼓勵,給予政治榮譽,增加社會責任感;把褒獎傾向一線。盡最大可能地把更多的“好處”、更大的“優惠”,留給出汗出力的一線,讓付出者得到尊重和回報。2018年成立漢濱區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調控“加減檔”,讓民營實體反哺三農。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洗禮,全區廣大非公經濟人士信心增強,責任增強,擔當增強,組織247家民營企業結對幫扶231個貧困村,實現企村對接全覆蓋。四年來,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2億余元,解決2萬余貧困人口脫貧,成為了社會扶貧的“第四極”。京康、陽晨和漢水韻、源康等會員企業分別獲中、省精準扶貧先進企業稱號。“助力”變“主力”、“被動”變“主動”、“無責”變“主責”,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全過程的“三變模式”,創立了獨具秦巴漢水特色的“萬企幫萬村”漢濱品牌。
把控“內外閥”,讓合作共贏擁抱未來。多途徑開展經貿交流,多層面擴大聯誼范圍,在絲博會、蘭洽會、農高會期間,聯系在外漢濱籍能人賢士,回鄉投資創業,成立了陜南第一家匯聚青年才俊、優秀創客的新生代企業家商會。與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工商聯建立了友好關系,2019年與西安市雁塔區建立了消費扶貧合作機制。2020年與安康市高新區工商聯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全區下轄19個商協會,會員總數超過4000人(家),其中企業會員3851個,占比87.2%,2019年非公經濟GDP突破220億元,在全市循環經濟發展考核中,民營經濟發展和民間投資兩項“硬指標”分列第一位、第二位。
觸控“開關鍵”,讓擔當責任遏制疫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第一時間與區委統戰部聯手制定《堅決打贏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倡議書》,引導各商協會和企業捐款捐物支持抗疫斗爭,機關第一時間發起上繳“特殊黨費”行動,累計籌集抗疫款物622萬元,為打贏疫情防控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緊鑼密鼓開展復工復產政策宣講,巡回七場次,施惠500余家企業,為全區“兩手抓、雙勝利”做出了積極貢獻。
探究新工商、新思路、新聯盟“三新”理念,拓展教育培訓空間,全面提升企業家綜合素質,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精耕細作,碩果盈枝,漢濱區工商聯蟬聯多年全省會務工作先進集體,榮獲全國“五好”工商聯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