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蔣典軍)漢濱區文化館,漢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活態傳承的路子,利用非遺項目的技藝,結合“一帶一路”和扶貧工作,大膽創新文化創意產品,有效傳播其文化價值,提高其使用價值。讓更多的人從事、分享文創產品。
該館在盤活漢濱區的非遺家底后,首先出臺保護項目、傳承人的相關激勵機制,鼓勵各級代表性傳承人帶徒弟,師徒同獎。二是在非遺項目重點分布區域設立非遺傳習所。目前為全區76個區級以上非遺保護項目和136個非遺傳習所掛牌,確保“活態傳習”。三是結合免費開放工作,常年舉辦各類非遺項目免費培訓班,聘請代表性傳承人授課。采取陣地培訓、流動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滿足各類愛好者的需求。近年來,又加大了對各類技藝骨干(傳承人)的培訓力度,形成“把根留住·我眼中的非遺(項目)免費培訓班”品牌文化服務項目。四是利用非遺代表作的文化內涵,大膽創新文化創意產品,讓更多的居住在農村的貧困人群加入到文創產品的制作行列,通過電商在家里就能掙到錢。目前釀造、土陶制作技藝,編織、刺繡等技藝已有多款產品面市,有效助力了扶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