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鄒萬理 柯艷
“幼兒園就在家門口,接送真方便。”
“是啊,老師也很好,孩子每天鬧著要到幼兒園。”
在安康高新幼兒園門口,家長們接孩子時的聊天,生動地展現出安康高新區學前教育的顯著變化。
近年來,安康高新區把補齊學前教育短板當作推動教育發展的關鍵工程、促進社會公平的民心工程,全力攻克 “入園難”“入園貴”“質量不均衡” 等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題,努力滿足民眾對“幼有優育”的美好期望。
多管齊下增加學位,讓孩子 “有園可入”
為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縮小區域差距,安康高新區依照“統籌規劃、公益普惠、優質發展” 的原則,充分結合城鎮化進程、人口變化趨勢以及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的實際情況,精心規劃幼教資源布點。在學位供給方面,通過幾年的艱苦努力,采用“投資新建、開發商配建、老園改建”的方式,新建了19所小區配套園,改造了7所村組園,新增學位9000余個,成功實現了適齡幼兒就近入園的目標。
在新建小區審批環節,嚴格遵循安康市人民政府相關通知要求,對于規劃建設1000戶以上居民住宅區的,要求必須配建小區配套園。從源頭上保障了學前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走進幼兒園。
多元舉措夯實基礎,實現 “幼有優育”
在《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發布之前,安康高新區就已經先行一步,積極探索3歲以下托育服務改革,并取得了顯著成效。轄區內19所小區配套園都具備托育功能,能夠容納2000余名幼兒入托。截至2024年底,已有9所幼兒園取得托育資質,實際提供了1000余個學位,基本滿足了家庭的入托需求,為優生優育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2020年教育部《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出臺后,安康高新區迅速對標要求,固強補弱,在全市率先開展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級達標評估,以評估促進建設,全力推動學前教育發展。通過制定《安康高新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及管理辦法(試行)》,逐年對普惠性幼兒園進行評估;印發《普惠幼兒園分類定級工作實施方案》,按照 “民辦園可接受、財政可承受”的原則,采用 “舉辦者自籌+財政獎補” 機制,依據專家團隊評判結果和在園幼兒數,分五個等級標準給予財政補助。
自2020年以來,累計兌付幼兒園專項獎補資金9744.26萬元。2024年3月,安康高新區被省教育廳確立為陜西省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試驗區。
創新管理提升質量,打造優質教育品牌
安康高新區構建了“345”管理模式,即 “三前置”——規劃審批、運營模式、質量評估;“四統一”——管理制度、收費標準、考核體系、發展規劃;“五創建”——普惠園、示范園、智慧園、基地園、特色園。通過落實 “一園一策一特色” 方案,全力塑造優質學前教育品牌。借助閉環管理機制,成功創建市級普惠園23所,省級示范幼兒園1所,市級示范幼兒園8所,打造數字化標桿園7所,同時關閉了辦園條件不達標、管理不規范的幼兒園3所,推動全區辦園水平邁向新高度。2024年3月,安康高新區第九幼兒園被省教育廳確立為陜西省幼兒園保育質量提升實驗園。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建立了“四階四維” 師資發展體系,拓寬“新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 四級成長通道,構建 “理論筑基、園本研修、跟崗實踐、成果展示” 四維融合培養模式,有效解決了教師隊伍與學前教育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探索 “民辦+公辦” 教師互補機制,按照“強園+弱園” 城鄉一體化辦園模式,通過園本、園際和區級教研活動,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目前,全區擁有幼教從業人員1280人,其中專任教師618名,持證率達83%;保育員314人,持證率達96%,專業的師資隊伍為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安康高新區還加速構建“1+N”發展格局,以省示范園為引領,以公辦園為基礎,以市級示范園為片區核心,通過省市骨干教師的示范帶動,運用集體研學、專家講座、互動交流等形式,一體化開展“學、培、研”活動,打造了“課程共建、師資共培、活動共辦”的學前教育共同體。
經過多年的系統性改革與創新實踐,安康高新區學前教育形成了 “廣覆蓋、有質量、多樣化” 的發展格局,成功實現從 “幼有所育” 到 “幼有優育” 的跨越,為新時代區域學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