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鄢繼炎
“涂書記,集鎮橋上的路燈不亮,每天晚上接孩子放學時黑咕隆咚的,十分危險,能不能及時維修一下?”傍晚時分,白河縣雙豐鎮天順社區小廣場上人聲鼎沸,社區居民涂定萍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雙豐鎮黨委全體班子成員拿著筆記本圍坐在居民中間,身后“民情夜話 馬上就辦”幾個大字在夕陽下格外醒目。
“好的,這個問題我讓鎮宣傳統戰委員給你回復。”雙豐鎮黨委書記涂石磊微笑著說。
“集鎮橋上原來的路燈年久失修已經拆除,新橋上安裝的燈帶部分損壞,我們會立即聯系施工方進行更換維修,預計一周左右修好。”雙豐鎮宣傳統戰委員迅速應答。
暮色漸濃,廣場上的路燈逐盞亮起,這場沒有主席臺、不設發言席的“露天會議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逐個發言,好不熱鬧。而這就是雙豐鎮開展“民情夜話 馬上就辦”院落會的真實場景。
為何把辦公地點搬到廣場上?涂石磊的筆記本里寫著答案:“上周入戶走訪時,65歲的趙奶奶說‘白天要帶孫子,晚上才能喘口氣’,這句話讓我睡不著。”原來,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群眾“白天沒空說、晚上沒處說”的問題日益突出,傳統的“辦公室接待”模式逐漸與民生需求“錯峰”。
“民情夜話不是茶話會,是現場‘答題’。”在首場民情夜話會前,涂石磊就立下規矩:“群眾提出的問題,能現場解答的絕不拖延;需要協調上級部門解決的現場指定‘責任人’,限時作答;需要申請項目支持的,經黨委會商定后迅速上報解決,堅決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應’。”
“以前是‘干部干、群眾看’,現在是‘群眾點單、干部接單’,現場辦公,馬上就辦。”老黨員黃中貴發出的感慨,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不知不覺,兩個小時的“民情夜話”已接近尾聲,但干部和群眾的熱情依舊不減。“沒想到我提的加強管理流浪犬的事,如今成了干部們的‘頭等大事’。”社區居民張從安說。
截至目前,全鎮已開展“民情夜話 馬上就辦”院落會3場次,收集問題48件,現場解決率達75%,其余12個事項均列入“叫應幫解”基層治理臺賬,由鎮紀委全過程督辦。
夜風輕拂,社區樓宇里的燈光漸次亮起,如同撒落在街巷間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