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郎海俠 紀圍
白河東站停車場、河街綜合管廊、利民直行電梯等項目竣工投用,獲評中國光皮木瓜之鄉、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全國魔芋產業重點縣、全國重點產茶縣、省級雙擁模范縣、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示范縣……
回望2023年,白河縣委、縣政府緊扣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主線,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起好步、開好局,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乘風破浪、砥礪前行,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優異答卷。
凝心鑄魂筑牢發展“根基石”
“黨員干部要帶頭組成宣講小分隊,動員鄉賢能人、‘三長五員’也加入進來,一起到田間地頭、院落廣場,利用群眾早晚和農閑遛彎時間,和老百姓一起拉拉家常……”近日,白河縣宋家鎮的“板凳小課堂”正在94個村民小組陸續開展。
十幾人至幾十人圍坐在一起,讓“小板凳”成為有效載體,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宣講,通過群眾身邊真真實實發生的案例,詳細為群眾進行講解。這樣“冒熱氣”“有生氣”“接地氣”的“小課堂”,宋家鎮已累計開展150余場,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2023年,白河縣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以“學理論、送文藝、講故事”形式開展理論宣講600余場次。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堅持把“實”字貫穿始終,一體融合推進各項重點措施落實,推動解決項目建設和企業經營問題97個,為群眾辦實事1500余件。
深入開展“基層黨建全域提質年”行動,扎實推進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創新實施基層黨建“書記工程”、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星級管理”,推動各領域黨建工作全面提質增效。開展“四比四創”主題實踐活動,抓實干部作風能力建設,實施年輕干部“成長幫帶計劃”,調整配備科級干部108人、晉升職級163人。全面完成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任務,大力建設清廉白河,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立案171件,處分169人。
項目建設擎起發展“硬脊梁”
1月23日,白河群眾盼望了一年多的白河東站公共交通停車場正式竣工投用,這個總建筑面積20567平方米,項目總投資8650萬元的民生項目,配建有小車停車位501個,大巴車位14個,充電車位37個,休閑廣場7000余平方米,有效緩解了群眾“停車難”的問題,一個暢通滿意的“生活圈”逐漸顯現。
2023年,白河縣深入開展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落實“四個一批”項目動態管理機制,新謀劃儲備重點項目225個、總投資771億元,全年組織實施100個重點項目,預計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5%。G316下卡子至縣城段公路、雙豐至倉上二級公路、馬力溝水庫等項目快速推進,年產8萬噸碳源、鋁型材激光智能切割生產線、年產5000萬雙襪業生產線等項目建成投用。
深入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三鏈”協同招商,簽約引進植物甾醇醫藥中間體、紅石河生態旅游綜合開發等56個產業項目,到位資金86.4億元。集原石拍賣、生產加工、文創設計、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業態于一體的寶石文化產業園建成運營,引進百余家客商入駐,為推動文旅產城融合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穩步發展特色農業,扎實做好“土特產”文章,累計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6戶,8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歌風春燕茶業、天寶園區、白石河流域茶葉產業園分別創建為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策劃舉辦的“寶石文化節”“茶旅文化節”“木瓜文化節”等系列文旅促消費活動,釋放了發展潛力。
這是一幅生機勃發的新圖景,一個個產業結構優、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挺起了“硬脊梁”。
深化改革蓄起發展“新動能”
1月24日下午,2艘漁政執法船停靠在鄖西縣羊尾鎮漢江碼頭,來自白河縣與湖北省鄖西縣漁政、公安等部門近30名執法人員整裝待發,漁政專用無人機盤旋在上空滾動宣傳長江禁捕有關法規知識。14點30分,船只緩緩啟動,羊尾集鎮和白河縣城等人口聚集區和重點河段,執法人員仔細巡視江兩岸有無違規網具、漁具及電魚設備,同步進行“三無”船、“絕戶網”清查。
“臨近年關,外地返鄉人員增多,喜慶祥和的春節氛圍越來越濃厚,這對漢江禁捕禁撈工作來說是很好的宣傳時機,我們縣禁捕辦組織與鄖西縣公安、漁政兩個部門開展水域聯合執法行動,動員更多的群眾參與到保護漢江中來,共同打造陜鄂邊際開放合作示范區。”白河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隊長余秀林說道。
立足打造陜鄂邊際開放合作示范區,白河縣密切與十堰“三區兩縣”的聯動發展,建立基礎設施聯通共建、特色產業聯盟互補、生態環保聯防共治、文化旅游聯手合作新機制。2023年12月21日,漢江白河至丹江口段正式復航,對白河融入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具有深遠影響。
同時,該縣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年完成129項重點改革任務,探索創新“五辦集成”政務服務模式,重點項目“幫辦代辦”服務實現全覆蓋,160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滿意度達99.9%,榮獲2022年度全省政務誠信評價“優秀”等次。“一業一證一碼”“鄉村金融超市”“黨建+司法改革”“多批次、小快靈”鎮級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等10余項改革經驗獲得上級肯定推廣。
生態護綠鋪出振興“新底色”
在白河縣卡子鎮鳳凰村,清澈的河水潺潺地流淌著,一排排茶樹隨蜿蜒的小河成片,一幅美不勝收的生態畫卷呈現眼前,曾經的廢棄礦山“重煥生機”,再現綠水青山。
近年來,白河縣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扎實推進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截至目前,道班上等3個礦點治理任務全面完成,其余礦點項目扎實推進,累計封堵礦硐87個,清運廢渣31萬立方米,生態修復3萬平方米,創新應用的酸性廢水治理技術榮獲綠色礦山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贏得部省兩個現場會到白河觀摩。
持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提標升級行動,2023年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5%,漢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可控。深化落實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漢江禁捕經驗入選全省首批漁政工作典型案例,查辦的漁政案獲評全國優秀案卷。啟動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通過驗收,五龍尖省級地質公園獲批建設資格。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白河縣積極拓展與溧陽、高陵、西咸等地區和中核集團等幫扶單位的協作合作,引進高端家居服總部工廠、雙烯清潔生產等一批綠色產業項目,增加群眾就業增收渠道,“綠水青山”逐步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綠色福利”。
城鄉融合種好民生“幸福樹”
“一走進這個圖書館,我便被牢牢地吸引,不但大,而且美,窗外是清清的漢江,坐到窗邊讀書看報真是享受……”家住河街社區的趙津京說,白河縣圖書館河街總館自2023年7月中旬開館,每天來這里看書的讀者絡繹不絕,如今這里已成為漢江沿線的網紅圖書館。
河街總館設計總藏量30萬冊(件),閱覽座椅200個,除常規讀書區外,還設有自助朗讀亭、電子閱覽區、自助借還書機和太空聽書椅等特色服務窗口,被評為省級“最美閱讀空間”,縣圖書館則獲評國家一級館,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通過驗收。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長期以來,白河縣始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景城、文城、產城融合發展,加強獅子山步行街、秦風漢郡文化商業街、橋兒溝文化旅游街區、河街寶石文化街區4條特色商業街建設,帶動縣城形象和品質顯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48.5%。規劃建設“寶石小鎮”“木瓜小鎮”“漢水小鎮”,新建和改造提升安置社區“六小設施”49個,成為全市唯一入選的“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縣”。構建城鄉教育、醫療衛生、公共文化服務“三個共同體”,新城幼兒園、卡子初中等校建項目建成投用。
有序推進鄉村建設,完成22個村莊規劃編制,整合資源打造“1鎮10村”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和26個市縣級和美鄉村建設試點,創建11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卡子鎮和宋家鎮雙喜村分別獲評鄉村治理國家級示范鎮、省級示范村。深入實施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在全市率先實現收益10萬元以上的村全覆蓋。深化提升“四百工程”,全面實現有勞動力、有就業意愿的脫貧戶至少有1人就業。持續推進平安白河建設,連續3年榮獲市級“無黑無惡”創建示范縣。一件件民生實事、一項項暖心行動,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持續提升。
風勁潮涌千帆競,奮楫爭先正當時。站在新的起點上,白河縣將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白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