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朱明富
鄉村好興業,生態促發展。近年來,白河縣倉上鎮緊扣“綠色發展”脈絡,持續發揮“林長制”管護職能,山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修復,使林下生態養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
初冬的原野,樹葉在寒風中旋舞飄落,山川林峁已沒有了紅花綠葉、果滿枝頭的豐盈多彩。但走進石關村木瓜雞云養殖基地,“咯咯,咯”的雞鳴聲此起彼伏,一唱百和,像“交響曲”一樣在山林回響,讓冬日鄉村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正是開籠“放山”時間,飼養員打開一個個雞舍,如潮的雞群決堤般涌出來,在分享過“早餐”后,霎時間便四散開來,漫山遍野,在木瓜林下追逐嬉戲,刨土覓食。養雞師傅說,這種黑瑤雞生長快、抗病力強、肉質鮮美,一年可在林下放養3茬,一般5個月就能出欄,這是今年養的第三批,年前將運往北京批售,價格也比當地高。
2021年,在北京打拼的創業能人秦維勇,在政府“招商引資”下回村創建陜西龍潭峽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并成立了“白河木瓜雞云養殖合作社”,利用優越的林下資源養殖跑山雞。秦維勇在北京有幾家公司超市,銷售渠道多,當年的第一批“木瓜雞”很快就打開了市場。現在基地正著手新建20個大棚雞舍,可一批次飼養2萬只。同時,政府已規劃在養殖區修建一條產業路,使每一個棚舍通路、通水、通電,進一步優化提升生產運輸條件。
在云養殖基地,青石鋪設的步道十分整齊,剛剛采摘過的木瓜林似乎還飄散著特有的木瓜香味。“每到木瓜成熟季節,樹上果滿枝,樹下雞成群,不少人結伴上山來游玩觀賞,我們還把木瓜包裝運到北京去展銷,打響了白河木瓜知名度,將來木瓜雞也會成為家鄉新的品牌!”據秦維勇介紹,基地將品相普通的木瓜粉碎后拌入糧食中喂雞,雞的抗病能力更強,肉質更鮮嫩香美,宰殺包裝的白條雞在北京等城市已贏得好口碑,木瓜雞將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新型農旅產業。
“以前,養雞怕找不到銷路,現在是要有充足的貨源,要形成產業規模,在政府的組織協調下,我們已與各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養殖實體結成產供銷聯盟,通過‘分養代銷,保底收購’形式,達到‘抱團取暖,合伙賺錢’目的。”秦維勇說,倉上木瓜雞不光進入京東超市,還上了京東貨架,一年可銷售20萬只以上。
產品有銷路,產業才有發展后勁。農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跑山雞”以前靠線上線下散賣,加入“供銷聯盟”后,現在第二批2000只又將整批銷售到北京。“林下雞活動量大,吃的是原糧和蟲草,肉質細膩鮮美,客戶們都給予了好評,還經常接到訂單。”農莊村第一書記楊武江說,在村集體示范帶動下,幾個有山場條件的農戶也計劃明年開始養雞,并希望加入合作社,到時村上負責技術指導和銷售服務,以“集體經濟+養殖戶”合作的形式,共同把林下雞產業做成規模。
在槐坪村十組,村民胡業成利用周邊優越的生態資源,今年在幾百畝木瓜林和柴山放養的“跑山雞”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今年5月份才開始林下養殖,兩茬養了4000只,除去所有成本,一只雞大概就賺15塊錢。明年我要養2萬只,現在把頭茬雞苗都訂購了,開年天氣暖和了就進回來……”胡業成還給自己的雞場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山里美”養殖農場。
林下養雞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飼養成本,實現產品綠色。林地一般與居民區較遠,隔離安全,飼養環境好,能減少疫病傳播,雞糞還能為牧草和樹木提供養分促進生長,使資源高效循環再利用,而且周期短、見效快,是助推農民致富的短快項目。
未來,倉上鎮將選擇山林資源豐富的石關、農莊、紅花、槐坪、天寶五個村集體經濟領辦產業實體,組織發動更多農戶試點喂養,打造具有倉上特色的“林下經濟”產業帶,推出原生態、高品質的“木瓜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