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朱明富 周華
初秋的鄉村,署氣稍減,綠意盎然。白河縣倉上鎮馬莊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50畝水田里稻浪翻涌,水汽氤氳,清香彌漫。岸邊竹林蔥翠,一渠清水順著堰溝“嘩嘩”流進一壟壟稻田,流出一幅江南水鄉特有的生態畫面。
漫步于布局整齊的田間步道,兩邊的稻穗像一串串黃燦燦的鏈子掛在禾稈上,微風拂來,稻葉搖曳翩舞。漂滿浮萍的稻田里,鱗波點點,魚戲有聲,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在稻叢里穿梭游戲,讓人禁不住有想抓它的沖動。
馬莊村的稻田,以前一直是各家各戶的“雜牌”地,去年進行旱改水治理后,一下子變得整齊壯觀,滿目生機。夏秋之際,青山碧野包裹著一灣稻田,與農家民居相映相襯,使山村越發秀美怡人,溫潤靈動,不時有三三兩兩的游人漫步于田壟稻浪中,暢享這充滿自然之美的田園景色。
這段時間,稻子正在揚花灌漿,村干部們幾乎每天都要到田里走一圈,看看稻子的長勢變化,為來年擴大種植積累經驗。“谷穗一天一個樣,越來越飽滿,現在已經可以說是豐收在望了!”村黨支部副書記宋登祥抓把谷穗掂一掂,臉上露出豐收前的喜悅。
“今年是土地到戶后頭一次集體種水稻,眼下稻谷長勢非常好,試養的稻花魚也活蹦亂跳的招人喜愛,再有一個多月,稻谷收了,魚也能賣了!”村黨支部書記杜大華說,糧食是國家最關心的頭等大事,而種水稻產量穩定,單位產值遠高于其他作物。明年,村里將聯合更多有水源條件的農戶,擴大水稻種植規模,在全村推廣“稻魚共生”種養一體模式,形成水上稻花香,水下魚兒歡的立體生態經濟,打造大山深處的魚米之鄉,帶動鄉村農旅游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