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雷應坤 邸欣瑤
蜿蜒曲折的麻松路通向一方小天地,漫山遍野的桑樹染綠了田間山頭,微風過處,隨風搖曳,蒼翠欲滴。在白河縣麻虎鎮,養蠶、果桑、茶桑為代表的蠶桑產業正在“茁壯生長”,古老的桑蠶產業正煥發新的生機。
松樹村村民陳家山,種植了200畝左右的桑樹,而前些年養蠶的農戶卻零零星星。“規模小,收益低,管護難,大家都不想養了。”這讓老家就住在這兒的劉長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決定做些什么。2022年,他和妻子兩人成立了“燕江慶禾”市場主體,采用公司+農戶模式,整合零星戶,吸收更多人形成一定的桑蠶養殖規模。“農戶放心養,銷售方面有公司幫忙聯系,收入直接進到農戶的兜里。”去年,劉長江帶動了22戶30多人養蠶60張,通過蠶繭、桑園管護等創造經濟效益10余萬元。
養蠶剛起步,談及未來規劃,劉長江顯得并不輕松,“只靠養蠶不是長遠的辦法,利潤和付出的成本不匹配。”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教授技術,麻虎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幫助謀劃,鎮農綜站奔走協調,通過技術、資金、農資等政策的扶持,“果桑+茶桑”的新型產業成為老劉發展產業的新方向,果桑以結果為主,果形大,產果量高,果葉兼用,產生的效益更高。
2023年春,劉長江通過流轉土地,栽種果桑約200畝,兩年成長期后就可以掛果上市。此外,老劉還在附近租了廠房,購置了一套桑茶生產設備,秋季便能投產。兩年后果桑產業預計將帶動30多戶50余人增收。“感謝縣、鎮領導的關心和國家好政策,我更有勁頭帶領農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了!”老劉很是感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麻虎鎮勇于探索、積極謀劃,茶葉、魔芋、蠶桑、農旅等多種產業蓬勃發展。該鎮將繼續堅持“1239”發展思路,推進“456+X”工作機制,落實好“麻松路沿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帶”建設,以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