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方鳳玲
“老房子騰退后,一些農具和必備的用品就沒處放,好在安置點有小倉庫,我把鋤頭和一些東西就寄存在里邊,很實用。”白河縣宋家鎮雙喜村楊家灣安置點住戶楊登國滿臉笑意地說。
為全面保障易地搬遷群眾安居樂業,白河縣宋家鎮以“黨建+”“文化+”“就業+”“產業+”“四道加法”助力“小超市、小庫房、小餐桌、小課堂、小廳堂、小菜園”六小工程建設為切入點,大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養的生活環境和惠民、利民、便民的服務措施,讓易地搬遷群眾實現安居樂業。
宋家鎮突出黨建引領,強化頂層制度體系設計,完善了相應的基層組織體系,以支部創建為抓手,已高標準完成光榮安置區“四星級”創建、磨坪安置區“五星級”創建、集鎮安置區“五星級”等創建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心在磨坪安置區已投入使用,光榮安置區、雙喜村安置點已開工建設。通過幫扶車間吸納、公益崗位安置等精準就業措施,精準穩崗就業保增收,確保搬遷群眾不僅能搬得出還能穩得住。按照“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農民變工人”的生產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富民產業。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宋家鎮共搬遷1026戶3167人,建成3個安置區13個搬遷安置點,從根源上解決了大部分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大力推廣“321”基層治理模式,共計配備網格員126人,13個搬遷安置點中,目前已有4個社區工廠投入使用,解決150余人就業。白河縣歌風春燕茶業有限公司等20余家省市縣級農業園區,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等方式帶動200余戶有就業意愿的搬遷勞動力就業穩增收。
“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為了生活,年輕人紛紛都到城市打工,村子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據悉,光榮社區狗頸子安置點共搬遷群眾179戶682人,其中老人和小孩就有215人。目前按照因地制宜、宜建則建的原則,已陸續建成小庫房、小廳堂、小菜園等設施,能夠滿足群眾基本生活需求。
“我們要繼續緊緊圍繞‘穩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的工作思路,堅持安居與樂業并重,軟件與硬件同推,持續優化安置點‘軟硬環境’,在搬遷后扶的大道上,邁出更快更堅實的步伐,全力以赴抓好后續扶持工作,為奮力譜寫宋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作出新貢獻。”鎮黨委書記徐保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