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澤培
2021年以來,白河縣中廠鎮以鄉村振興路線圖為指南,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把做強農村產業和鄉村旅游作為首要任務,把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業態作為重要突破點,把木瓜產業積淀的綠色元素轉化為綠色發展新優勢,探索特色農業、生態旅游新路子,打造特色農旅小鎮,探索城郊農業發展新業態,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目前,木瓜、黃姜、茶葉等種植業發展成為中廠鎮群眾致富的主導產業,常年種植面積達1萬多畝,占全鎮農業經濟總收入半數以上。多年來,由于立地條件差,該鎮農業綜合生產效益低下。為此,該鎮立足生態優先的發展路子,瞄準綠色有機方向,提高木瓜產品附加值與競爭力,筑牢特色農業新優勢。
2021年,中廠鎮石梯社區作為木瓜產業的核心區,把以生產木瓜酒為主的百益飲品公司、以產品研發為主的領康時代科技研發公司等集中規劃擴建,大力引進4條標準化生產線,并加大與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力度,把主打產品擴展到6種,形成基地、生產、研發、銷售一體化產業鏈。
該鎮積極發展農業新業態,依托千畝木瓜優勢,以創建木瓜小鎮為載體,分別在寬坪社區、大坪社區和石梯社區3個地方開展試點工作,打造了精品示范園3000畝,帶動當地2000余名群眾通過木瓜產業直接增收。
2016年,該鎮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流轉土地,建立起專業化農村產業合作社,在全縣率先走出“一村一品一產業”的發展道路,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型模式,積極推行“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脫貧模式,順利實現整鎮脫貧摘帽。隨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群眾發展農業生產的勁頭空前高漲,規模、有機、綠色現如今已經成為中廠鎮農業產業發展的新名片。
“周末一有空就回村里老家溜達一圈。”家住白河縣城的王老伯說,“現在河道干凈了,村里繁榮了,回老家的心情更好了。”
中廠鎮多方籌資、精準投入,完成了紅順路28.8公里的硬化拓寬改造。廟山云海、龍坎瀑布、平頂朝陽等中廠七景成為縣城群眾休閑的好去處。有著“中華福地小武當”美譽的廟山寨景區,在2021年創建為國家AAA級景區。
該鎮探索文旅新業態,按照“康養+休閑+度假”的路徑,籌劃建設溫泉度假中心。厚植綠色“后發優勢”,實施河道生態治理,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員的作用,整治集鎮河道生態環境,打造集自然、生態為一體的休閑綠色、文化觀光之河。
在保護土地資源方面,該鎮通過加大耕地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和撂荒地整治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等措施,大力發展糧食、木瓜、茶葉等,增加多樣化產品供給。
此外,中廠鎮大力投入資金,建立了鎮村兩級綜治中心,探索了“派出所——村政法干警——村委會”三級調解體系和“綜治中心+網格”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將“微型調解室”搬到群眾家門口,用“楓橋經驗”化解矛盾糾紛。同時,該鎮發揮鄉賢在群眾中威望高、信譽好等優勢,為村民提供矛盾糾紛調解服務,促進農村社會和諧。
近年來,中廠鎮把改進干部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式作為筑牢鄉村振興的基石,通過大力開展百名干部大走訪、召開百場群眾會、化解百件急難事“三百”活動,密切聯系群眾,提高群眾滿意度,服務群眾的方式實現了蝶變。
中廠鎮還積極開展“村級自治”探索,搭建村民自治平臺,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通過村民說事實解決。發揮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帶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決策。建立重大事項“四評議、兩公開”工作制度,實現村務齊抓共管。
為了凝聚德治“正能量”,全鎮開展了致富能手、好媳婦、文明戶等評比活動,舉辦道德大講堂,為基層社會治理凝聚價值引導力和精神推動力。中廠鎮正逐步形成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兩年來,全鎮共組織排查矛盾問題300余人次、各類隱患360余個,幫助群眾解決問題500余個,化解信訪積案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