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張順成)為確保學生營養午餐吃得安全、營養、衛生、健康,白河縣西營鎮中心小學推行“345”制度為學生端好營養改善計劃中的這只“鐵飯碗”。
強化“3個監管”。一是質量監管。糧、油、米、面、肉等食材嚴格按照上級部門統一招標采購;二是資金監管。對供貨商提供的貨物銷售票據和一式三聯單,供貨商、學校財務和營養辦各留一聯,每月末結賬由經辦人、供貨商、學校會計、分管領導、校長五人簽字確認,往來款項通過銀行轉賬方式支付;三是價格監管。大宗糧油米面肉價格除由上級部門統一標準外,學校自主采購的食材,須由學校的詢價小組對供貨商當天配送清單進行價格比對,盡量保證食材價格低于當地市場價格。
落實“4個統一”。該校對學校及轄區學校營養餐所需的蔬菜和調味品均由中心小學統采、統購、統配、統送。中心校在每年開學前與當地商戶競談、議標,擇優供貨,議價采購。同時,以“農戶+合作社+學校”精準扶貧模式優先采購幫扶結對農戶的季節性蔬菜。
堅持“5個規范”。一是操作規范。從對時令蔬菜用鹽水浸泡到最后營養餐的試餐留樣確保操作流程合乎規范;二是存儲規范。學校派專人負責食材入庫,分類存儲,并按政府相關規定做好周五“清零”工作;三是管理規范。學校成立領導小組和膳食委員會,出臺制度,逐級簽訂安全責任狀,并出資定期為工勤人員體檢,辦理健康證書,購買養老保險;四是用餐規范。采取按班級錯時就餐、分區域就餐,保證學生安全有序就餐;五是檔案規范。對《進貨驗收入庫記錄》《原輔料出庫領用記錄》《食品留樣登記記錄》和財務專檔等進行分類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