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黃菲
金秋九月,碩果飄香。走進白河縣倉上鎮紅花村2組,放眼望去,連片油葵長勢喜人,沉甸甸的花盤將枝干壓彎了腰,20多名工人穿梭其中,忙著收割花盤、裝袋、搬運、脫粒、晾曬,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
紅花老縣田園綜合體是倉上鎮全域旅游開發項目之一,按照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去年10月,紅花村立足本地人文地理特色,支持安康月亮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流轉200畝土地,交替種植油菜、油葵,勾勒出一幅“春賞油菜花、夏觀葵花景”鄉村旅游圖景。
“受前段時間強降雨的影響,今年油葵在一定程度上受損,但總體長勢良好,預計收獲6000余斤。趁這幾天陽光充足,工人們正加班加點搶收,爭取在下一輪降雨前全部完成脫粒晾曬。”月亮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國興介紹。
油葵種植項目不僅給當地帶來了“錢”景,也有力地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該公司與20余戶貧困群眾建立幫帶關系,與40余戶農戶達成土地流轉和勞務合作協議。在土地流轉中,農戶通過土地流轉賺得租金,還通過在園區務工增加收入,并且也能獲得產業獎補資金。
“從開始修繕景區,到后來種油菜、收割菜籽,再到今年種油葵、收割油葵,我一直在這里上班,每月三千多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收入也有兩三萬。”年過半百的村民趙啟全樂呵呵地說。據悉,該公司已聯系制作相關包裝,目前正在加工油葵,預計產出1000余千克葵花油,產出的油餅以及油葵稈將售出用作牲口飼料,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同樣為油葵忙碌的還有天寶村9組,在300余畝的油葵地里,工人們忙著收割、裝袋、搬運……一車又一車的油葵花盤被運到路邊,堆成一座座小山,十幾名工人輪番上陣,脫粒機開足馬力,不一會的工夫,葵花籽就被整整齊齊地晾在一旁。
為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天寶村同紅花村一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因地制宜發展油葵種植,為當地農戶開辟了一條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在此期間,累計帶動農戶就業20余人,人均務工增收15000元。“油葵渾身是寶,既可以觀賞,帶動鄉村旅游,又可以榨葵花籽油,增加村民的收入。”負責人王敦記說。
近年來,倉上鎮依托油菜——油葵種植基地,重點開發旅游觀光、農家美食、特色民宿等項目,創新“農業+旅游”發展新模式,推動鄉村旅游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