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菲 毛先坤
“我在縣城一家酒店打工,孩子在縣城上高中,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便申請了保障房,今天搖上號了,再也不用擔憂搬家了。”在白河縣公租房搖號現場,看著大屏幕上出現自己的名字,白河縣卡子鎮藥樹村村民劉女士激動地說。
劉女士一家喜圓“安居夢”,是白河縣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白河縣通過盤活庫存房源、清理違規配租、加大對過渡期滿的保障房及時清收等舉措進一步厘清全縣保障性住房房源,實行二次配租,全面加強保障性住房管理。今年以來已清退違規轉租、轉借住房27戶,完成兩次公開搖號,全縣220戶中低收入家庭搖到房號,住有所居。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白河縣住建局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目標,始終堅持“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理念,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學黨史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辦好民生實事、推動住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實踐。
該縣不僅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住房保障,還提供實實在在的現金補貼。宋家鎮的小劉畢業后在縣城自主創業,做點小生意,但初入社會,經濟壓力特別大,好在他及時向縣住建局申請了租賃補貼,創業路走得穩健了許多。“創業初期困難重重,是政府的好政策讓我有了‘棲息地’,F在各方面已經步入正軌,收入也有了保障,今年我就不申請租房補貼了,把機會留給更多像我一樣的追夢人。”小劉感激道。
全縣現有保障房2728套,自2016年后,未再新建保障房,市場供不應求。為解決好供需矛盾問題,2017年12月,白河縣住建局出臺系列實施意見,對中心城區符合條件的公租房保障輪候對象發放住房租賃補貼,由其自行在租賃市場上承租住房,推動住房保障方式由實物保障為主向實物保障和租賃補貼并舉過渡,并逐漸向以貨幣補貼為主轉變,這樣既能滿足困難群眾的保障房需求,也能讓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和外地來白河工作的人住有所居。
截至2021年6月,該縣正在實施住房保障3351戶,其中實物保障2728戶,租賃補貼623戶,正在輪候456戶,累計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3103戶。
不僅要讓群眾有房住,還要提供優質服務,確保群眾住得舒心。“前段時間,我把車停在小區里,樓頂脫落的瓷磚將車砸了個大窟窿,先后多次找到小區物業、村委會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近期,家住獅子山社區的業主周先生遇到了這件“無頭案”,頗為頭疼。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縣住建局工作人員積極協調小區物業、業主委員會代表和當事人進行商議,最終妥善解決了問題。
水表壞了、房體脫落、高空墜物……類似的問題,因其超出物業管理權限,解決起來很有難度,居民意見也很大。為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縣住建局采取了社會化物業管理模式,將全縣小區的物業管理工作推向市場化、規范化。一方面,讓業主管理委員會在市場上尋找業主滿意的、能夠提供優質服務的物業管理公司,打破以前被動地接受物業管理和服務的模式;另一方面,物業管理公司也可通過市場競爭獲得物業管理業務,選擇滿意的物業管理項目。通過業主管理委員會與物業管理公司“雙向選擇”,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的同時,也提升了業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目前,社會化物業管理模式已在獅子山社區部分小區成功試點,接下來將逐步在全縣各小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