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羅剛
“如果村上沒有長期穩定的主導產業,貧困戶穩定增收的來源在哪兒,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這是脫貧攻堅以來困擾了白河縣冷水鎮中皇村許久的問題。中皇村多山,山高而峭,村內生態雖因少被人為破壞而得以保持完好,但土壤貧瘠,要讓綠水青山成為中皇村人的金山銀山,重點在于如何守好生態底線的同時,又能讓綠色轉化為財富。
“中皇村山大溝深,自然條件較好,有茶葉種植歷史,具有發展茶葉產業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茶葉生命力旺盛,種植周期長,技術簡單,便于管理,再加上可套種的特性,不耽誤農業生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種植風險,提高農戶種植茶葉的積極性。茶葉發展是我們縣主導發展產業之一,有經驗可談,有政策可依,總之跟著縣上產業發展路子走,認準這一條,準沒有錯。”在討論決定茶產業發展規劃時,中皇村支部書記王家寅信心滿滿地說道。
在鎮黨委政府及縣直部門的指導下,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這條主線,堅持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中皇村制定了“支部+X+茶葉種植”的產業發展思路,在決定將茶產業作為中皇村的主導產業后,村上制定了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農戶自種模式,另一種是流轉土地到公司或者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發展模式確定后,村上通過召開黨員、組長、群眾代表擴大會議,小組會議,院落會議,微信網絡平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從宣傳、管理、技術、政策支持幾個層面大力推進村上的茶產業發展。
“我是貧困戶,在茶葉種植產業發展過程中,縣上還給我兌現了產業獎補,我種植茶葉還能申報新一輪退耕還林補助,這也增加我的收入。今年我種了五畝茶葉,收入就有3500多元,明年打算再多種兩畝。”在談及收成時,茶葉種植貧困戶鄧啟貴激動地說。
“中皇村制定‘黨支部+’的產業發展思路,充分調動了干群發展茶葉產業的積極性,如今茶葉產業能在中皇村深扎根,是白河縣新時代‘三苦精神’在我們中皇村的充分體現,讓茶產業成為一項富民產業。”第一書記張為軍說。
截至目前,中皇村發展茶產業750畝,其中中皇村訞農農業發展公司發展茶葉300畝,新增改造老茶園150畝,通過流轉土地、園區務工等方式帶動45戶貧困戶增收,如今的中皇村已經成為冷水鎮名副其實的“第一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