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銀春 劉淑雅
“初識白河,這座掛在半山腰上的山水小城,如待字閨中的佳人,美麗、溫婉,極具詩情畫意。白河和溧陽一樣,有山有水有豐富的農業資源。”來自江蘇省溧陽市葛惠興默默地告訴自己要為白河農業發展做點實事。
葛惠興是溧陽市農業農村局的一名干部。在此之前,他曾在陸軍第三十一集團軍炮兵旅服役。扎根軍營的17年,葛惠興充分發揮軍人的頑強作風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遵守紀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不怕困難,先后榮立三等功2次。
2018年,葛惠興接到單位支援白河的通知,他立即多方收集白河的農業發展資料,為工作開展做足準備。“能夠幫助白河人民擺脫貧困,讓他們走上奔小康的道路,作為一名支援干部,我感到很榮幸。”
初到白河,葛惠興了解到白河有760多條無污染的河流, 1450平方公里的土地滿目蒼翠,山水優勢奠定了白河農產品天然無公害的獨特品質。葛惠興認為,“酒香也怕巷子深”,全縣農產品不是靠一人、一家企業就能夠銷售得了的,依靠傳統的銷售方法也不能做到,勢必造成農產品滯銷,農戶積極性不高的局面。
“白河的產業基礎較好,要做大做強就要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新的營銷方式方法,利用蘇陜合作平臺,培養企業技術能手和農業致富帶頭人,學習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種植技術,將白河產業進行深加工,提升產品品牌,延伸產業鏈,推動白河產品‘走出去’。” 這是葛惠興的目標,他積極參與鎮江恒順香醋與白河木瓜的對接工作、溧陽冬桃黃桃與白河的對接考察工作、白河生豬飼養基地考察工作,助力白河農產品走出大山。
當過兵的人,特別能吃苦。在白河的200多天里,葛惠興多次到種植大戶的家中、廠里、地里指導,親自上手種樹、喂豬、施肥、修枝等,他生動的講解贏得農戶好評。
得知城關鎮勝利村果樹品類眾多,他就來到村里,查看每種果樹的長勢,并指導漢水邊城林果產業公司與中國郵政集團白河分公司聯合收購農戶枇杷,幫助農戶銷售滯銷農產品,他相信,明年農戶對果樹的管理肯定會更好,果子的品質肯定會提高。
葛惠興還下鄉考察和實地調研,積極探索思考,了解產業扶貧工作特點,思考扶貧幫困對策,探索實施有效的幫扶方法和手段,主動求教白河農業專家,學習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名特優創建、產業扶貧項目的推進等方面的好經驗和好做法。2019年,120萬株來自江蘇溧陽的安吉白茶茶苗扎根在白河縣城關鎮中營村。
茶樹生長是葛惠興心頭的大事,就連周末,他都泡在茶園里,如何插育苗、如何定植、如何管護,都耐心指導。他還深入全縣茶園調研,進行深入分析,“溧陽白河地處同一緯度,都是山水之城,都盛產茶葉。白河有種植綠茶的傳統,但品質不佳、銷路不暢。”他積極為茶企到溧陽駐廠學習牽線搭橋,幫助企業培養技術能手,提高企業生產技術能力。他說,要讓產業實實在在地助民增收。
木瓜是白河“一縣一品”主導產業,全縣累計發展14萬畝,年產木瓜2.6萬噸,研發木瓜系列產品20余種。葛惠興認為,木瓜是白河最具特色、最具優勢、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
今年剛剛復工復產期間,葛惠興就深入全縣各個木瓜基地,了解產業發展和帶貧益貧情況,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建議,他說,要到各地考察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體制、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學習成功的營銷理念,引進知名企業與之聯營,借助他們的優勢,做大產業,提升產品品牌,借助東風,發展自己。同時,引進飼料加工企業,把木瓜、粉絲的下腳料加工成飼料,進行畜牧養殖,形成綠色生態的循環農業,既增大了產品利用率,又延伸了產業鏈,增加工作崗位,農戶的錢袋子也就鼓起來了。
跨越千里,兩地情深。葛惠興說對白河濃厚的深情,不會止于支農結束,白河終是魂牽夢繞的地方,他希望白河的產業發展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