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汪銀春)走進白河,一壟壟綠意蔥蘢的茶園傾臥在山巒之間,阡陌縱橫的茶產業路、因勢配備的殺蟲設施與黛瓦白墻的徽派民居相映生輝,置身其中,茶香撲面而至,沁人心脾,猶如置身于綠色的海洋。
“現在全村700余戶種植茶園8000余畝,人均已達到2畝以上,人年均純收入在10000元以上”,在宋家鎮雙喜村,歌風“春燕”茶業負責人黃從高欣喜地說道:“依托茶葉產業,村里三分之二的農戶住進新房,還有不少茶葉大戶買回了小汽車呢!”
民因茶而富,村因茶而美。在白河,如雙喜村一樣的茶產業村有26個,全縣建成產業8個現代示范園、茶重點加工企業10家,實現區域性板塊發展。
“美麗鄉村”建設為茶產業發展送來了“春風”。該縣積極興修產業路,改造老茶園,擴張茶葉基地規模;積極扶持茶葉大戶進行土地流轉,建標準化茶園;鼓勵村組干部和致富能人發動群眾合伙種植,成立茶葉合作社;培育實力強勁的企業,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形成了龍頭帶大戶、大戶帶小戶的發展方式。2015年,繁育良種茶苗1000萬株,新建茶園3000畝,改造低產茶園2000畝,新建茶葉示范園2個,培育2000萬元以上龍頭企業3個,茶葉產量達400余噸,綜合產值達7800萬元,茶農人均收入達2500元。目前,全縣擁有茶園4.5萬畝。白河“春燕”也先后榮獲第十屆“中茶杯”特等獎、全國名優茶一等獎、中國“陸羽”杯金獎、陜西省楊凌農博會“后稷”金像獎、安康硒博會綠茶類特等獎等稱號。
如何延伸茶葉產業鏈條?白河在茶旅融合上下功夫。依托茶產業優勢和山水資源,引導茶農新建茶莊、觀光廊亭、農家樂,組建茶藝表演隊。游人們或爬山賞景,或體驗采摘,或觀看茶藝表演,或品嘗特色小吃,盡享大自然的綠色饋贈。
在改良傳統綠茶,自主研發紅茶的基礎上,該縣還積極擴展茶領域,提高了茶產業的市場競爭力。2016絲博會暨第20屆西洽會上,安康展區內白河紅茶、“一朵牡丹”全花茶、秦大山“葛根”茶,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其美容、保健功效與厚重的文化底蘊緊密結合,贏得一片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