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財經訊 2013年12月26-27日,由鳳凰網與鳳凰衛視[0.36%][0.36%]聯合舉辦的“2013鳳凰財經峰會”在京舉行。本屆財經峰會繼續秉承“思想解放市場”的旨歸,以“重塑市場力量”為主題,關注后十八屆三中全會時代中國市場化改革方向。
一個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吳敬璉,一個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榮休教授科爾奈,兩位年過80歲的老人,這兩位兩位計劃經濟的“逆子”展開的一場“中國市場之路”的隔空交流成為當天最具吸引力的思想盛宴。在談到中國收入、財富、機會不平等方面,科爾奈表示,通過讀關于中國的報告,了解到,中國人對收入不均是民怨很大的,而且這種民怨是與日俱增的。這是國家必須要發揮作用的地方。政府可以去干預收入的分配,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
許成鋼向科爾奈教授提問稱,現在的中國有很多不平等,包括收入的不平等,財富的不平等和機會的不平等,這已經成為一個尖銳的社會經濟問題。科爾奈教授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科爾奈首先分析稱,中國這種匆忙的增長的模式會產生種種的弊端。通過讀報告,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目前對于這種收入不均是民怨很大,而且這種民怨是與日俱增的。有的時候甚至是達到了一種憤慨的程度。
收入的懸殊導致社會不滿,是社會矛盾的一種來源。比如說像一些城中村接合部,或者像大城市的城中村,我們可以看到大城市當中既有高樓大廈,但是在農村當中有非常落后的農舍,這樣情況會導致民怨沸騰的情況。
科爾奈認為,這正好是國家可以發揮作用的一個地方,這也是國家必須要發揮作用的地方。政府可以去干預收入的分配,發揮它應該發揮的作用。在這個方面呢,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比如稅收政策。另外為困難的群眾提供財政支持,提供免費的教育和醫療服務。當然全民都可以享受一個最起碼教育和醫療的水平。另外一個就是資源的再分配。也就是說,從發達地區里轉移到比較貧困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