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2018年第一期“非洲研究工作坊”啟動儀式現場。 |
人民網上海5月7日電 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2018年第一期“非洲研究?工作坊”啟動儀式5日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陳恒教授出席了啟動儀式,并發表致辭。中國非洲史研究會顧問、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舒運國教授在啟動儀式上作主旨報告。首任中國非洲事務特別代表、中國前駐南非大使劉貴今,中國前駐厄立特里亞、盧旺達大使舒展,中國前駐納米比亞大使唐振琪也出席了啟動儀式。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張忠祥教授主持了啟動儀式。
本次工作坊由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辦。工作坊主題是“中非合作論壇2018峰會展望”,具體議題為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中非人文交流合作、中非安全合作、中非經貿合作,以及中非關系的歷史與現狀等。來自有關部門、院校、智庫和企業的代表共計20余人出席了工作坊。
上海師范大學副校長陳恒教授在致辭時首先向各方代表前來出席工作坊表示歡迎和感謝。他說,中非合作論壇2018峰會今秋將在北京舉行,希望大家能為這次峰會和中非合作貢獻智慧。他介紹道,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以及外交部“中非智庫10+10交流計劃”合作單位。他還表示,非洲研究是上海師范大學世界史學科的特色,學校將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和加強非洲研究。
關于中非合作論壇機制,首任中國非洲事務特別代表、中國前駐南非大使劉貴今作了《從機制建設看中非合作論壇的實效與前景》的發言。他以自己擔任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和駐南非大使的工作經歷,講述了中非合作論壇的開創、發展與效果,以及相關問題和新形勢下的挑戰。中國前駐厄立特里亞、盧旺達大使舒展在《非洲國家對中非合作論壇的期待》的發言中,從中非雙方需求的角度,指出近年來非洲國家發展形勢的變化,為中非合作論壇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非洲國家對中非合作論壇機制和中非合作論壇2018峰會充滿了新的期待。
關于中非人文交流與合作,中國非洲史研究會顧問、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舒運國教授在《對于中非人文交流的思考》的發言中表示,有必要加強對非洲的了解和研究,有必要加強中非人文交流。他認為中非人文交流還需要從民間著手,進行持久的努力,并就此提出了相關建議。上海鄰耘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錢勇先生在《非洲青年對華印象》的發言中,以自己在肯尼亞創辦電商企業的經歷,講述了非洲青年人對非洲發展和中非合作的認識,認為互聯網即是非洲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領域。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張忠祥教授在《青年合作與中非合作論壇》的發言中,仔細分析了非洲青年人口的歷史與現狀,以及中非青年論壇的創立,并認為中非青年將成為中非人文交流的生力軍。
關于中非安全合作,中國前駐納米比亞大使唐振琪講述了自己與納米比亞三任領導人的交往和友誼,認為要研究非洲國家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尋求合作的領域,并強調了中非安全合作的重要性。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所長、地區安全研究室主任余建華研究員介紹了中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中非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認為中非安全合作需要深入開展下去。
關于中非經貿合作,以及中非關系的歷史與現狀,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偉才副教授在《中非合作論壇與中非農業合作》的發言中,以自己多次赴津巴布韋進行中非農業合作調研的經歷,指出了非洲農業發展和中非農業合作的潛力,并對2015年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中中非農業合作的部分案例進行了解析。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沈曉雷在《非洲近期局勢的發展及對中非合作的影響——以津巴布韋為例》的發言中,根據自己前不久對南部非洲三國贊比亞、萊索托、南非的調研情況,講述了三國有關人士對于當前非洲形勢的看法,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成果的落實情況,以及對2018年峰會舉措涉及的意見與建議,并分析了津巴布韋目前正反兩方面的形勢及其對中非合作的借鑒意義。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學者楊廷智在《中非合作論壇與非洲一體化進程》的發言中,以中非合作論壇18年歷程和非洲一體化進程100年的歷史視角,闡述了二者的發展歷程、運作方式、彼此聯系和對策建議,認為中非合作論壇與非洲一體化進程是非洲歷史發展進程的結合,二者是互利互助、互補互進的關系,可以相向而行。
最后,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張忠祥教授對本次工作坊作了總結。他說,上海師范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的非洲研究?工作坊是一個機制化的學術研討平臺,每年舉辦兩次。本次工作坊研討內容豐富,參與者各抒己見,廣泛交流,熱烈討論,為工作坊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為非洲研究的學術交流提供了一種新范例。(楊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