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法蘭首次訪華是在1971年,并于1976年訪穗。此后的40多年中,他一直致力于促進法中友誼發展,成為了中國的“好朋友”。
法國前總理、博鰲亞洲論壇理事讓-皮埃爾·拉法蘭一直被稱為“中國先生”。在啟程博鰲之前,他專程來訪廣州,參與《國際政要見證廣東改革開放40年》紀錄片的啟動儀式并走訪廣州。再過兩天,他將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參與《改革開放40 年:中國與世界》的電視辯論,暢談自己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的所見所感。
拉法蘭首次訪華是在1971年,并于1976年訪穗。此后的40多年中,他一直致力于促進法中友誼發展,成為了中國的“好朋友”。拉法蘭還是2003年非典期間首位訪華的西方領導人,在其擔任法國總理期間,拉法蘭多次率領法國代表團來華,一直與中國政府保持密切接觸。自2006年擔任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以來(Foundation Prospective and Innovation),拉法蘭每年夏天都要舉辦一次與中國有關的主題研討會。2010年起,他開始擔任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更是活躍在中法經貿交流的第一線。
而在拉法蘭赴博鰲亞洲論壇前夕,廣州日報記者就本次年會所關注的議題、背景和意義,對拉法蘭進行了專訪。當得知廣州將在博鰲舉行城市形象國際傳播推介會,拉法蘭感嘆,這是一個亞洲乃至世界領袖齊聚的重要時刻,廣州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優勢、才干和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談博鰲論壇
◎倡導國際合作才能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
廣州日報: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您在此之際參與博鰲亞洲論壇,對此有何期待?
拉法蘭:我十分期待習近平主席即將在博鰲論壇的重要主旨演講。此前,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先生訪華期間,我曾有幸與習主席探討中法兩國關系發展以及兩國所共同關注的氣候變化等話題。3年前的博鰲論壇上,我清楚記得當時習主席講過,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我認為,只有進行國際合作,才能夠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世界正在發生變化,每個國家都需要改革來適應變化,但孤立的改革不會成功,我們需要國際合作。
廣州日報:中國在國際合作的多邊體系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中法兩國的合作將如何共同積極應對國際事務?
拉法蘭:中國是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在世界平衡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們的世界依然還不太平,存在著一些不穩定的因素,為了建設一個更好的世界,我們需要堅決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發展是維護世界和平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法國和中國有著共同的世界觀,我們都主張多邊主義,共同遵守巴黎氣候協議。習近平主席在多次講話中都重申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世界局勢緊張更需要對話與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提倡國際合作,發展雙贏的合作伙伴關系,各國人民需要緊密合作而不是對抗對立。
廣州日報:您曾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變化,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拉法蘭:改革和開放是中國過去40年發展的關鍵詞。過去40年,我見證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其實在全球來說,改革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法國也在進行著各種形式的改革。但在改革的同時,我們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跟中國一樣,法國也是反對保護主義,反對閉關鎖國。改革是以開放為前提的。
說起國際合作,廣州可以說是中國城市的一個樣板。著名的廣交會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這是人們互相了解、接觸、交流的窗口,也是廣州乃至中國向外展示自己的風貌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廣州的開放,從地理因素看,廣州處于沿海地區;從人文角度來看,南方人往往持有更開放包容的心態。
●談廣州
◎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將讓世界了解“新廣州”
廣州日報:廣州即將舉辦城市形象國際傳播年博鰲推介會,向海內外參會者介紹廣州的開放與創新,您如何評價?
拉法蘭: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在博鰲亞洲論壇這個國際盛會上,亞洲乃至世界的政界商界領袖齊聚一堂,借此機會,廣州可以展示自己的優勢,才干和發展前景,讓世界更加了解廣州的今天和未來。許多人已經認識了廣東和廣州,包括這里的傳統、歷史和著名的廣交會,但是除此之外,今天的廣州還有非常多的新舉措、重要的創新,出現在諸多領域。因此,我相信這對廣州乃至廣東省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可以讓全球領導人更好地了解廣州。我也祝愿廣州國際形象年博鰲推介會取得圓滿成功。
廣州日報:廣州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今后廣州如何保持這一地位?
拉法蘭:廣州是一個國際化都市,是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我相信廣州有非常多的優勢,特別是在創新領域和高科技領域。在這樣的優勢支持下,廣州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我認為,除了自身優勢以外,廣州的優勢還源于它周圍有很多城市。廣州可以和這些城市結成聯盟,在珠江三角洲形成城市群,以廣州為中心,建設一個位于沿海的優勢城市集群。
廣州日報:您在1971年第一次到訪中國,1976年訪問廣州,您還記得您對廣州的第一印象嗎?現在的印象發生了什么變化?
拉法蘭:1976年對中國來說是一個艱難的年份,國家領導人相繼逝世,唐山大地震發生。我感覺和中國人一起經歷了特殊時刻。那時,廣州人民的生活還比較困難,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這里歡迎我到來的小孩和年輕人,他們充滿活力,對我非常友好,想跟我打乒乓球,但他們每次都能贏。那時我就想,這群年輕人長大了一定能把中國建設好。
所以我認為,年輕人是中國最美的景色。過去40多年,我到過廣州很多次,觀察到很多變化,最大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變得更好了。我還留意到,不少年輕人投身到廣州的創業創新事業中,他們非常努力非常聰明,廣州正成為一個創新高地。
●談對外交流
◎廣州與歐洲南部城市有相似之處,在生活、藝術等領域主題開展對話
廣州日報:廣州一向以開放而著稱,這兩年開始注重城市的品牌建設,致力于向世界推介這座城市,對廣州的城市品牌建設您有何建議?
拉法蘭:廣州是一個友好好客的城市,在中國開放程度還沒有那么高的時候,廣州就通過廣交會讓全世界認識了中國。廣州保持開放心態向全世界推介自己,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其實廣州與歐洲南部城市有很相像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同樣友好、好客、慷慨。我認為,我們可以在中國南部和歐洲南部之間建立對話,可以在人民的幽默感、生活、藝術等領域去發掘一些好的主題。
廣州日報:您常年致力于中法交往,在這個過程中您感受到兩國交往帶來的收獲有哪些?
拉法蘭:理解彼此的文化是兩國交流合作的基石。對彼此文明的尊重不是簡單地將兩種文明混為一談,而是在尊重的基礎上互相理解,使得人類文明獲得平衡。我非常欣賞中國藝術家謙遜的態度,他們在大自然中,在山水之間、天地之間尋找藝術的靈感,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對我來說,這是中國藝術家最大的優點。這種謙遜不是自我貶低,謙遜背后有著更強烈的創作欲望,實現天人合一,實現人類品質的升華。我也很喜歡書法,雖然我的文化背景是歐洲文化,有的歐洲人認為書法臨摹是對前人的簡單重復,但在亞洲文化中,臨摹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讓我們接近大師。雖然有這樣的文化差異,但這更需要我們互相理解實現文化的平衡。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申卉、方晴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黎旭陽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吳一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