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總統備忘錄,宣布將對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和收購施加限制,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震蕩。從特朗普政府近期采取的一連串對華“鷹派”貿易舉措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將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原因歸咎于中國。但事實是這樣嗎?怎么看待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中美經貿合作應該如何發展?記者采訪了中國銀行美國地區行長、美國中國總商會會長徐辰。
貿易逆差的根源在哪里
徐辰表示,今天,中美已經成為各自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于歐盟)、第一大出口市場、第四大進口來源地;中國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在美俄亥俄州等“鐵銹地帶”直接雇用超過14萬名美國員工。美中經貿關系直接或間接支持了共 260萬個美國就業崗位。
徐辰說,歷史和現實表明,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雙方經貿合作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利益。中美經貿關系已成為兩國關系的壓艙石。
談到中美貿易,繞不開一個問題,即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該如何解讀?
“美國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內需為主的經濟結構或者說是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的狀況。”徐辰說,美國逆差問題不是中美貿易所特有的,自1976年以來,美國對全球貿易一直存在逆差。近20年來美國一直是高消費、低儲蓄,導致國內產品不能滿足消費者需要,要靠大量進口國外商品來補缺,導致貿易失衡。最新的減稅政策預計會給居民帶來實際收入的增加,這會更進一步刺激對進口商品的消費。
徐辰表示,如果不遵照經濟規律,而以指令式減少赤字的“藥方”來“治病”,不僅不會有積極效果,反而會損害美國所長期倡導的市場化原則。
懲罰性行動損害美國利益
徐辰分析,中美貨物貿易表面上看是失衡的,但從全球價值鏈角度深入分析則并非如此,而是兩國經濟結構互補以及美國企業欲維持其比較競爭優勢的產物。事實上,中國對美國的貨物貿易順差被高估了,在以商品附加值為基礎來計算的美國全球貿易赤字中,僅有16.4%來自中國。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50%以上的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來自美國品牌商品——包括蘋果產品的出貨量。
美國每年都會對全球產生8000億美元左右的商品貿易逆差,僅僅減少對華貿易逆差無法根本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問題。而恰恰相反,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研究顯示,2000年至2006年中國對美國出口令美國制成品價格指數降低了7.6%,使美國消費者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得到了實惠。
“貿易政策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廣大消費者的利益,懲罰性行動將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嚴重后果!毙斐街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和服務征收額外關稅等同于向美國消費者加稅,如鋼鐵和鋁制品的原材料價格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美國的主要產業如罐裝啤酒和汽車的售價,美國汽車價格預計整體會上漲1%,影響其全球競爭力。鋼鐵的價格上漲還會影響到另一美國主要產業,即頁巖油和頁巖氣的生產和運輸。據統計,美國有77%的石油和天然氣輸送管道用材來自于進口。
徐辰強調,僅靠關稅政策保護而生存的產業是不會培養出長期競爭力的。
中美經貿合作應共同推動
徐辰表示,中美當前有五件大事可以齊心協力共同推動。
一是進一步加快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如果雙方能盡早達成BIT,將會更有力地刺激就業和推動產業升級,助力雙方經濟“再平衡”。
二是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美國的使用。有堅實基礎作為后盾的人民幣若能成為美國投資者資金保值增值工具,將有利于美國投資者獲得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紅利。
三是進一步加強在基礎建設領域的合作。美國在基礎設施上有巨大的投資需求;I域是中國的強項,加上中國有充足的資金,雙方合作會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果。
四是擴大雙向市場開放。目前,中國自美進口的高技術產品僅占同類產品進口總額的8.2%,如果美國能放開高技術、航天和防務等領域的產品對華出口限制,對于解決雙方貿易逆差會有巨大積極作用。
五是擴大中美省州合作。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美省州和下設城市之間的良好合作趨勢為雙邊關系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美國加州、得州、紐約州、艾奧瓦州等與中國十幾個省市分別建立了經貿交流機制,僅2016年就實現近50個雙向投資項目,合同金額超過25億美元。
徐辰說,中美可以有競爭,但更需要的是合作,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經貿關系必將造福于兩國人民。(記者 李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