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來源:《湖北日報》 |
日前,新西蘭的一所私立學校——新西蘭國家學院(New Zealand National College )因教學質量問題被注銷,導致數十名中國留學生面臨無學可上和合法居留身份不保的問題,引發輿論關注。
陷入困境
回頭梳理事件發展脈絡:去年5月,成立于2004年的“新西蘭國家學院” 被新西蘭學歷認證局(NZQA)調查。由于存在一系列違規問題,該校有課程的授課資格被吊銷,便有國際留學生受影響。然而這個結果并非事件的終點,今年1月,該學校因教學質量問題被注銷。
從新西蘭學歷認證局推薦的私校到被注銷,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在啟德教育新西蘭教育總監劉爽看來,“是教育機構辦學底線坍塌引發的問題”。
劉爽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首先在于雖然學校前兩年做得還不錯, 但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利益至上,漸失底線,失去了對入學標準的把控;其次,學校對教學質量的監管不夠,對所招學生不負責任;第三,教學原則缺失。
在新西蘭留學領域耕耘10余年的劉爽,對新西蘭私校的變化深有感觸。據她介紹,2013年之前,新西蘭的私立學校不算多。但近年來,隨著政策的放寬,私立學校市場蓬勃發展,學校水平參差不齊。“有學校沒有合規的教學場所,有的甚至設在寫字樓內,課程設置較為單一,大多數課程以商科和語言為主。”在她負責啟德教育新西蘭留學業務的過程中,也有私立院校來尋求合作,這就需要機構在挑選海外院校合作伙伴時先行把關,比如核實院校的辦學資格、辦學性質等,篩掉不靠譜的。
并非個案
劉爽所說的“不靠譜”大學,有些被中國留學生稱作“文憑工廠”,這些院校向學生頒發的學歷學位文憑,并不被留學國和國內學歷學位認證機構承認;另有些大學雖然合法,但學校為了營利而進行虛假宣傳,教學質量并不過關,學生入讀之后很難接受到與之宣傳匹配的高等教育;還有些學校存在非法辦學等情況。
在錢鍾書的經典小說《圍城》中便有對相關事件的描述,主人公方鴻漸背負家人厚望“留洋”4年, 隨便聽了幾門功課,臨回國時,花錢買了個“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小說中的“滑稽事件”在現實中卻真實存在。
隨著中國留學人數的逐年攀升,相關案例被不時報道,見諸媒體。美國迪克森州立大學的招生就曾引發爭議并波及到中國留學生。
2017年,中國教育部發布該年的第1號留學預警稱:泰國一所大學在招收中國留學生過程中存在項目管理不規范的情況,已有部分留學人員遭受較大的經濟、時間和機會成本損失。
這并非教育部首次針對海外院校發布留學預警。此前因破產倒閉、招生不規范、取消資格等原因在留學預警中被點名的海外院校,涉及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
相關研究機構曾提醒,誤入“文憑工廠”已經成為海外留學一大隱患,一些學子花費金錢、時間和精力,最終卻獲得了官方不認可的文憑。相關留學專家提醒,出國留學一定要擦亮雙眼,選擇正規院校。
如何選擇
就如何選擇正規院校,劉爽建議:第一,通過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可以查到教育部認可的各國院校名單;第二,考察學校的專業設置,如果學校開設的專業非常單一,只開設市場流行的“熱門專業”,學生就需要三思而后行;第三,考察學校的招生標準,對招生門檻較低,對學生的入學成績要求不高的學校要謹慎對待;第四,建議加入國際學生占比的考量。如果國際生占比過高,就需要留意了。
在英國留學的小陶的經驗是,盡量選擇歷史悠久口碑好的學校。這些學校往往教學質量穩定,看重自己的名聲,不會為了賺錢而降低招生標準。“如果有條件,可以實地考察,教學硬件設備會一目了然。如果無法實地考察,盡量找就讀于擬申請學校的學生多方了解情況。此外,要警惕那些建校時間短,起了很響亮的名字,但名實不符,只是為了博眼球的學校。”
在新西蘭國家學院事件中,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據新西蘭廣播網引述中國留學生的話說,中國留學生每年的學費要通過現金或銀行支票繳納。“學費繳納的方式是現金和支票,這種方式并不常見,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警惕。”劉爽認為,學生入讀后,也要時時留意課程設置、教學場地等。發現違背常理的情況,應該馬上尋求解決辦法,這樣便可以及時止損。“否則出現念了幾年,學分作廢的情況,對學生來說損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