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過春節,每年的心情都不一樣,每年都有新感覺。由其是近年來中國人的春節活動,傳統的中國文化原素越來越多,影響力、感召力不斷提高,關注的人數也快速成長,從參與到參加到共同舉辦。燦爛的中華文化,同時也豐富了西方文化的內容,春節活動,慢慢地變成了華人和法國人共同喜愛的節日。
“年年迎春春不老,今年更比去年俏”,今年巴黎的春節活動,有第3、8、10、11、13、19、20等區政府和華人社團聯合舉辦,紅色燈籠掛滿市府廣場和前后的大街,內容除舞龍舞獅文藝節目傳統美食之外,今年更增加了寫春聯、畫展戲劇、民間藝術、詩歌朗誦、旗袍走秀等新內容,由其是年青人、小孩子和法國的年青人一起登臺獻藝,中國文化的魅力與日俱增,令人欣慰。有的區分還有彩妝游行、鑼鼓喧天、戲劇花車、秧歌扇舞、迎財神等節目,同時舉辦中國文化周系列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當地民眾圍觀,常有人向我翹起大姆指用漢語說:“中國人、中國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文化交流民心相通,做為海外的華僑華人,就覺得非常自豪。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長,國際的影響力不斷提升,漢語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方塊字到處可見,“漢語熱”正在全球掀起。在法國現在主要旅游景點,盧浮宮、奧賽博物館等處、都有中文介紹。學習漢語的人逐年增加,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由其是十九大后,中國社會主義特色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從參與者,開始向引領者角色的轉化。一帶一路其實就是經濟建設之路,公平共商、互惠共榮是人類共同的命運,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響應,也引起當地主流社會對華人族群的青睞和期待,華人的參政意識也越來越強。去年華人青年陳文雄競選國會議員成功,成為法國本土首位議員,近期又順利當選為國民議會中法友好小組主席,再次刷新華人參政歷史。近日,舉世聞名的法國吉美博物館,破天荒收藏了華人畫家葉星千的五幅中國畫作品。這是中華文化在新時代中,重新被激活重視。“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一股民族的自信心,油然而生。
遙想當年:一戰期間,我們有十四萬同胞,不遠萬里,為了法蘭西的領土完整,共赴國難。有許多人灑血異邦,長眠在法蘭西的土地上。戰后,有部分人留在法國,成了最早的華僑華人之一,也成了中法友誼的見證。1月8日,馬克龍總統訪華首日,在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通過推特帳號向中國致敬。“我向您們的同胞致敬,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來到法國,支持我們的抗戰。很多人留在法國了,在這苦難的時刻,他們是我們的兄弟。”
遙想當年:有我們的莘莘學子,為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尋求救國富民的道路,來到西方取經學習。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中有締造共和國的風云人物周恩來、鄧少平、陳毅等人、科技界嚴濟慈、錢三強、陳光熙、張競生等人;文藝教育界有羅家倫、巴金、錢鐘書、蘇雪林、徐悲鴻、洗星海、傅雷、常書鴻等人,影響至今。
看今朝,祖國在和平中崛起,神舟上天、蛟龍入海、天眼、墨子等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高鐵、大客機走出國門;人民生活提高了,中國的游客走向世界,人數也成倍的增加。
“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越來越接近目標。做于海外的華僑華人,我們命運和祖國繁榮富強息息相關。祖國是我們的娘家,她讓我們在居住國受人尊敬贏得尊嚴,個人的夢想,才能在最佳的環境里開花結果。
思緒萬千,心潮澎湃,有感而發巴黎戊戍新春之詩:
塞納波光春意濃,欣逢戊戍起東風。街心獅舞增姿色, 市府龍騰添艷容。
鐵塔歡聲童話里,凱旋笑語畫圖中。多元文化詩千首,三色五星鬧碧空。
(二)
法中友誼景交融,天女散花誰與同。神犬迎春招彩鳳,金雞辭歲起臥龍。
秧歌映日唐裝艷,腰鼓鬧天雕塑紅。愛麗舍宮相約處,僑胞笑語起東風。
(作者為法國歐華歷史學會會長、法國當代藝術家協會藝術總監、歐洲龍吟詩社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