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時提到“命運共同體”的概念。2017年,習近平主席通過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共擔時代責任 共促全球發展》和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主旨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來向世界人民深刻、全面、系統地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如今,“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不僅在中國深入人心,更已在全球范圍形成強大感召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決議。在許多重要的國際平臺上,人們都在討論、研究、踐行這一理念。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戰爭、分歧、危機一直存在。歷史或以不同的方式重演,或把我們帶到似曾相識的十字路口。當今時代,技術進步的雙刃劍、氣候變化的威脅、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如何在十字路口上作出正確的選擇?一個大國,又應該在引導世界前進方向上承擔何種使命和責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可以說是做出了最好的示范。開放、包容、普惠、共贏,這就是中國的選擇。
在博弈論中有個概念叫“零和博弈”。意思是說在嚴格的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有的人在看待國際關系的問題時,便奉這一理論為圭臬。然而實際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明明有更多選擇和機會,多方共贏、相互促進,并非空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那個更好的選擇。并且,中國已經有了諸多踐行的成果:“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參與世界維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是中共接下來的施政綱領,可謂句句莊嚴。“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方略的寫入,可以看作是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承諾。定好“命運共同體”的基調,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過程才能更加行穩致遠。中國的騰飛需要以此為基礎,世界各國的發展更是需要以其為機遇。
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指導下,東方欲曉,將不僅是“風景這邊獨好”,更是會“百花齊放春滿園”。(李 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