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73歲的陳彥嫻站上了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的領獎臺上。她特意穿了一件綠色外套,恰如一棵扎根在塞罕壩的蒼松。55年,歲月染白了林場建設者的頭發,卻無法改變他們讓荒漠披上郁郁蔥蔥外衣的初心。
“種下綠色,就能收獲美麗;種下希望,就能收獲未來。”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獲獎,標志著中國綠色發展成功故事已深深打動世界。2017年,中國矢志不移推動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作用,不斷贏得世界喝彩。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休養生息,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在國內外諸多場合深入闡釋人與自然的關系,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建設清潔美麗世界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氣候:世界依靠中國”,德國波恩氣候大會期間,法國《論壇報》的一篇文章以此為標題,贊揚中國在調整能源結構和溫室氣體減排上的顯著成就。《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中國舉行,中國“沙退人進”的奇跡贏得廣泛贊譽,“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終于,全世界看到了一種可操作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中國正在建設的與環境和諧共存的可持續經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之言折射了來自世界的歡欣。(本報記者 杜一菲)
《 人民日報 》( 2017年12月26日 2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