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貪污調查局外,用新加坡4種官方語言書寫的調查局名稱。
如今,新加坡穩居幾大機構評選的全球廉潔國家排行前列。但是廉潔國家的背后卻并非天生與貪腐絕緣。
李光耀曾說:“我們病得不輕,貪婪、腐敗、頹廢盛行。曾經為了人民而戰的自由戰士正在掠奪人民的財富,社會在倒退。”
李光耀執政之初便提出,打造廉潔和高效的政府,確保政府預算的每一塊錢花得有理有據。數年后,新加坡腐敗狀況有所改善。
三招斬斷腐敗基因
新加坡獨立之初,殖民時代留下的貪腐風氣盛行。長期殖民和腐敗風氣成為一種社會基因,根深蒂固地侵入這片彈丸之地的每一個毛孔。
以當時手無縛雞之力的警察系統為例,新加坡《海峽時報》曾就媒體報道過的警方貪腐案進行梳理,發現1845年至1921年,總計有172樁警察貪腐事件見諸報端,其中最主要的腐敗行為是受賄,占63.4%,偷盜、搶劫等直接犯罪占24.4%。以警察為例,1887年新加坡普通本土警察的平均月薪不到10新元,而駐新同級的英國警員則可以拿到50新元。巨大的收入落差使得一些本土警察索賄成性。
究其根源,新加坡當時有三大特點支撐起貪腐的溫床。一是公務人員收入低,二是存在大量“空子”讓腐敗有機可乘;三是幾乎全無事后調查或問責機制。
為斬斷殖民時期傳下的腐敗基因,李光耀在三個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用提高公務員門檻和高薪養廉排除貪腐的需要,用調查機關摸底排查堵住貪腐的漏洞,用密不透風的嚴厲法律震懾貪腐的欲望。
賦貪污調查局極權
李光耀首先對一個名存實亡的機構進行整頓和改造,使其不僅有名有實,而且達到一個凌駕于政府之上的權力之巔,這個機構就是新加坡貪污調查局。
李光耀于是把貪污調查局的權限提到最高,只向總理一人負責,只要總理同意調查,調查就必須進行。而且,李光耀規定,如果案情涉及總理本人或總理不明確表態,貪污調查局可繞過總理尋求總統的批準。換言之,貪污調查局獲得一種可以調查任何人的“極權”。
在完善法律方面,李光耀收緊了打擊貪腐的各項條款力度,并對貪污調查局給予法律支撐。根據法律規定,任何新加坡公民,上至高官下至平民,乃至僑居海外的新加坡籍公民都屬于其監察對象。
另外,還有一項“有罪推定”法律條款備受關注,那就是“異常財富”可以成為指控證據,無法解釋的財產就算貪污。
新加坡高級外交官韋爾蓋塞·馬修斯這樣解釋這項條款:如果你是一個公務員,每個月掙500新元,但你自己開著寶馬5系,你的妻子開著奔馳,你倆還擁有一座500萬新元的宅子,你就得解釋一下,你是不是有個叔叔是大佬,如果證明不了這一點,說不清楚財產的來源,抄沒是肯定的,另外你還得面對法律的嚴懲。
反貪機構植入政府
李光耀深知,貪污調查局不能靠舉報過日子,刀不出鞘,不僅拿不了人,自己也會生銹。
每年7月1日,新加坡各政府部門的職員必須填報個人財產申報表,申報財產如果說不清來源,特別是有關部門調查時,不能給以滿意答復,這部分財產就會被推定為貪污所得。
第二件事是把貪污調查局植入各職能部門,從各部門的工作流程入手,查找可能導致腐敗的漏洞,從源頭杜絕腐敗。例如,移民局是最可能出現腐敗的政府部門之一,那么貪污調查局就進駐移民局,查找各項程序中是否存在行賄受賄的“窗口”。
再如,作為一個有最大調查權的機構,貪污調查局本身也有可能成為行賄的對象。于是,李光耀給貪污調查局設立了一套最高標準的自查機制,可以自上而下查,可以平行互查,也可以自下而上查。而且,貪污調查局出現任何問題,由局長擔責。
當官高薪有高風險
李光耀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用嚴明法律打擊腐敗,使得腐敗在新加坡官員眼中從一種“高回報、低風險”的職務行為變成了“高風險、低回報”的犯罪行為。1985年,李光耀提出要消滅官員貪污的動機,并為此出臺一系列政策,用高薪養廉,用獎勵清廉。
李光耀1989年和1994年對公務員薪資進行大幅度上調。1990年時,新加坡五級文員的月薪達到30091美元,而同年美國聯邦政府中最高一級的GS-18文員月薪只有7224美元,相差4倍多。
高薪伴隨著嚴管。新加坡政府制定的《公務員指導手冊》規定,政府官員借給別人錢時,不能收取利息;向別人借錢時,不得以自己職務為名,做各種交易;官員收受的禮品也要一律上交,若要留作紀念,可由專人估價后自己出錢買下;收受紅包或禮品超過80新元就屬違法;政府官員嚴禁參加任何形式的賭博;不準直接或間接擁有在新加坡營業的任何公司的股份或證券;決不允許官員的子女借父母地位非法經商或營私。
1991年,新加坡商業事務局局長格林奈貪污罪名被判成立,判處他1.7萬新元罰款和1天監禁。1天監禁,時間雖然不長,但足以讓格林奈的生活變得前后兩重天。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曾經住在別墅里、擁有私人泳池的格林奈在被判刑后,丟了飯碗,失去了全部養老金,直至2009年仍居住在出租房里。
新加坡對貪污罪最高判罰是10萬新元罰金外加5年監禁,看似并不嚴厲,但真正嚴厲的是判罰的門檻很低,即便貪污100新元,也是同樣下場。以格林奈為例,他后半生生活的破產不僅僅因為罰金,更因為連帶的福利喪失。
反腐構架面臨挑戰
2013年起底的楊少雄案,暴露出貪污調查局內部存在監管漏洞和素質問題。楊少雄時年39歲,是貪污調查局負責行動支援組的助理司長,他涉嫌挪用170萬新元公款,其中24萬新元用于賭博。此案表明,挪用公款行為在個人財產申報體系中無法得到體現,也說明反貪人員個人素質參差不齊,貪污調查局的高薪未必能讓每一個人都廉潔、正直。
同在2013年,新加坡民防部隊前總監林新邦因接受供應商性賄賂而被定罪,被判處6個月監禁。而此前,新加坡中央肅毒局原局長黃文藝也曾被控權色交易。
綜合來看,清廉帶來的高薪優待確實讓腐敗的風險和回報倒置,使新加坡的腐敗微縮到個體行為。
不過,李光耀設計的反腐大廈并非無懈可擊。這些年,新加坡也出現的一些腐敗案件,甚至有人把矛頭指向李氏家族。新加坡的反腐構架,仍面臨著不斷變化的挑戰和拷問。
本版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