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20日,2025“走讀中國”國際媒體交流項目帶領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11國共12位記者走訪陜西。從西安的科技高地到安康的綠水青山,無人機螺旋槳的氣動噪聲與秦巴山區的鳥鳴共同譜寫了一曲科技創新與鄉村振興的協奏曲。
本次活動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陜西省委網信辦和環球網主辦,西安市委網信辦、安康市委網信辦承辦。在6天時間里,記者團先后走訪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不夜城、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長安云·“一帶一路”城市展示體驗中心、石泉縣城關鎮草池灣田園綜合體、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紫陽縣向陽鎮富硒茶觀光園、漢濱區忠誠村天瑞塬生態農業園區等多個點位。
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從古都西安出發,記者們首先見證了科技創新如何塑造產業未來。在西安市西咸新區無人機試飛基地,記者們現場觀摩了無人機起降與指揮系統。作為陜西首個民用試飛基地,這里已服務十余家企業,并在7月完成低空物流首飛,為商業化運營開路。格魯吉亞ForYou傳媒首席執行官塔拉赫切夫·米哈伊爾直言:“這樣的基礎設施非常必要。”
這種科技賦能的連續性在陜西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面選育基地展現得更為立體。當記者們觸摸由太空育種的果蔬新品種時,科研人員正通過與國際團隊合作開發農業智能裝備和航天農業大模型,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離開試驗田,記者們走進西安科技館。這里不僅是長安云·“一帶一路”城市展示體驗中心的核心組成部分,更是展示陜西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場館展陳豐富,其中的航空航天展區既有殲-10、殲-20等眾多型號殲擊機模型,也有模擬火箭發射臺、飛行員體驗裝置、模擬空間站等互動設施,充分展現了陜西在航天航空領域的硬核實力。
隨后,記者們走進巨子生物的重組膠原蛋白工廠。這家企業通過25年持續研發,建立了完整的重組膠原蛋白規模制備技術體系。“這家公司不僅是化妝品生產商,更是面向全球市場的高科技企業。”吉爾吉斯斯坦Koom Press通訊社記者卡拉曼·西雅古爾如此評價。
綠色發展激發鄉村活力
如果說西安展現了創新引擎,那么安康則展示了綠色生態的活力。在石泉縣草池灣田園綜合體,朱鹮翱翔、稻魚共生的景象令記者們眼前一亮。科學規劃不僅使畝均產值提升超過5000元,還吸引游客近7萬人次。卡拉曼·西雅古爾感嘆道:“這才是未來鄉村應有的樣子。”
同樣令人驚喜的還有紫陽縣的富硒茶園。70億元綜合產值的背后,是茶產業與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現在,紫陽茶不僅暢銷全國,還走向海外,在哈薩克斯坦設立營銷中心。亞美尼亞新聞通訊社記者格里戈良·霍連在品茶后不禁感嘆:“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文化橋梁。”
產業振興推動鄉村蝶變
綠色發展為鄉村注入活力,而產業振興則讓這種活力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石泉縣明星村依托蠶桑產業走出新路:智慧養蠶室里,物聯網環境檢測與地暖、加濕系統大幅提升品質與效率。如今蠶繭價格和絲質全面升級,農戶增收顯著,實現了“桑園變景區、農民變股東”的蝶變。
在漢濱區忠誠村天瑞塬農業園區,蔬菜和林果規模化種植年產值達8700萬元。土地分紅、農戶收益、集體積累與企業利潤按比例分配,帶動人均收入翻番,切實走上共富之路。
最生動的注腳來自嵐皋縣,籃球場上的激情呼喊與夜市喧囂、電商直播解說在此交織,群眾熱愛的“村BA”不僅照亮了夜晚,更帶動了“賽事+文旅+商貿”的創新模式。
開放合作拓展發展空間
如果說產業振興是內生動力,那么開放合作則讓陜西的發展更具國際視野。在安康恒口示范區,毛絨玩具產業集群已形成設計、認證、物流和品牌全鏈路。這里生產的玩具借助公鐵河多式聯運,出口至歐美市場,帶動就業崗位2.26萬,年產值超過65億元。
這種跨地域協作的寬度,在西安愛菊糧油集團的哈薩克斯坦糧油物資集結中心得到再次加強。當陜西人家用上哈薩克斯坦面粉,“一帶一路”上的農業命運共同體也開始成形。正如哈薩克斯坦BAQ通訊社記者奧爾扎斯·阿代所言:“中國這么大的市場能夠使用哈薩克斯坦的產品,對我們來說是莫大的支持。”
從無人機試飛基地到“村BA”賽場,陜西用多元場景詮釋了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立體圖景。科技創新構建發展引擎,生態保護筑牢綠色基底,開放合作拓展空間維度。當這些要素通過制度創新形成化學反應,西部便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策源地。這份融合了硬科技與軟實力的“陜西方案”,正為更多地區轉型升級帶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