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從西安國際港站傳來:9日,首列中歐班列西亞通道陜投專列發車;14日,西部陸海新通道陜桂海鐵聯運班列常態化開行;21日,今年第1萬列中歐班列從西安開往漢堡;23日,首列中歐班列長安號中越國際貨運班列開行,長安號常態化運行干線增至17條……
國際貨運班列的加速開行是陜西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最佳詮釋。
9年來,陜西搶抓機遇,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新征程中不斷開拓創新、砥礪前行,基礎設施“硬聯通”扎實推進,規則標準“軟聯通”亮點紛呈,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長安號主要指標領跑全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綜合排名居全球前50位、陜西的貿易伙伴遍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14.4個百分點……三秦大地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建通道搭平臺 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加速構建
8月12日,首列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名古屋—天津·西安—阿拉木圖)日韓過境汽車海鐵聯運(籠車)班列開行。與傳統運輸線路相比,貨物全程運輸時間由60多天縮短至20天左右。“這趟班列的成功開行為日韓企業提供了一個新選擇,將助力亞歐陸海貿易大通道加速形成。”西安國際陸港集團副總經理翟若鵬說。
9年來,陜西積極探索國際貨運線路運營新形態,降低物流成本,優化作業流程,提升通關效率,不斷拓寬國際貿易通道:長安號干線覆蓋亞歐大陸全境;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為國內17座城市提供集結聯運服務;中老國際貨運班列、中越國際貨運班列等相繼開行……一條效率高、服務優、成本低的國際貿易大通道正在加速形成。
陸上貿易通道愈加通暢,“空中絲路”越織越密。
8月29日,陜西首家本土貨運航空公司——西北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首次進行國際飛行,為新開通“深圳到越南胡志明市”國際航線作準備。不斷增加的國際貨運航線,讓陜西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截至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42條,國際全貨運航線達23條,“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線網絡格局初步形成。
積極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陜西堅持通道平臺一起建,推動上合農業技術交流培訓基地建設從我國單邊倡議成為成員國的集體行動,先后與60多個國家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合作關系,在哈薩克斯坦等國建設了8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陜西農業科技在“一帶一路”沿線開花結果。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楊凌農高會等展會在凝聚合作共識、深化經貿合作、促進聯動發展、溝通民心民意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成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促進東西部地區互動合作的重要平臺。
高水平“走出去”高質量“引進來” 國際產能合作持續深入推進
在不久前閉幕的第六屆絲博會上,陜煤集團、延長石油、法士特、陜汽等眾多省內企業紛紛亮相,展示企業的資源特色、技術優勢、前沿產品,吸引了許多國內外客商對接洽談,尋求進一步合作。
“目前,新一批來自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的訂單正在全力生產交付中。”8月23日,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擴能項目生產基地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前7月,陜汽重卡出口訂單超過2.7萬輛,同比增長124%,訂單量創歷史新高。”
以陜汽等企業為代表,越來越多的陜西企業帶著設備、技術等資源要素“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成一大批產業合作和基礎設施項目,帶動當地共同發展。目前,陜汽已建立完善的國際市場供銷網絡和全球標準化服務體系,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15個國家實現本地化生產;愛菊糧油集團在哈薩克斯坦發展150萬畝“訂單農業”,建成農產品物流加工園區;陜建集團先后承接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吉爾吉斯斯坦奧什醫院等海外重點項目建設,市場分布從13個國家和地區增加到27個……
省內企業在市場開拓、資源開發、技術合作、人才建設等方面深度參與國際分工的同時,眾多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也帶著資金、技術、訂單來到陜西、投資陜西、扎根陜西,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如今,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康佳、中國林業集團、中國五礦集團等企業相繼落戶,累計有300余家外貿類企業、300余家物流企業聚集發展。
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東航、深航、川航等14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先后落地,聚集了普洛斯、日立等物流企業近200家,臨空經濟全產業鏈初步形成。
在西安經開區,中歐合作產業園起步區已聚集博世力士樂、達能等世界500強企業項目,阿爾斯通永濟公司已將2款國際最先進的牽引電機生產技術和全套生產線轉移到這里,生產的產品出口瑞士、芬蘭等多個國家。
共建共享 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陜西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
9年來,全省上下牢記囑托,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全力健全國內國際物流網絡,完善口岸服務體系,提高園區平臺能級,精準招引優質外資項目,健全制度創新機制,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拓展對外人文交流廣度和深度,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格局。
一步一個腳印,陜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打開了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
“我們正與陜西有關方面就高新技術領域的投資合作進行接洽。”在今年舉行的全球秦商大會上,新西蘭陜西商會會長郭宏說。走出國門多年,一直從事國際貿易的郭宏,在一次次把海外客商帶到陜西考察時明顯感受到,陜西的對外貿易加速從實物商品擴展到服務、技術、投資等領域。
據統計,近5年,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國9.3個百分點。截至2021年底,陜西國際友城總數達101對,友城遍布五大洲41個國家,實現中亞地區全覆蓋;已成立陜西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盟,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關系;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達到50個;成功舉辦7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系列重大活動;省內醫療機構先后與40余個國家醫療機構之間開展網絡視頻學術交流。截至2022年6月底,陜西跨境人民幣結算輻射14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覆蓋共建“一帶一路”91個國家和地區。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向全方位、立體化推進,陜西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2012年至2021年,陜西生產總值增加至2.98萬億元,年均增長7.3%,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實現翻番;全省實有市場主體增長3倍多,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居全國第8位;2021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增長15.8%……
踔厲奮發向未來,篤行實干啟新程。陜西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