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李龍剛)針對基層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分布不均、民營醫療機構散亂、基層醫務人員業務水平低、工作積極性不高等,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群眾“看病難”“基層首診難”“雙向轉診難”“分級享受優質醫療資源難”等突出問題,蓮湖區衛計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支持下,積極探索,推出了區域醫療衛生健康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模式,在全區建立起四級服務 三級監管體系。
該模式的核心內容是根據區域群眾居住分布和對醫療衛生服務管理需求特點,在對全域進行網格化劃分的基礎上,建立起“兩個軸心、三級監管、四級服務”體系。
兩個軸心即服務和監管;三級監管即區衛計局(局法監科、指導中心分別牽頭執法和管理),區衛計局業務科室及區衛生監督所,社區衛生健康網格化管理辦公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職責分工,履行相應管理和執法職能;四級服務即區衛計局及醫聯體三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醫生工作室、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基本醫療和公衛服務。
在服務方面,該模式將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為上下聯動的橋梁,實現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站、基層醫療機構、家庭醫生工作室和團隊有機銜接和聯動,改變以往各自為戰的局面,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在三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工作站、家庭醫生團隊的上下貫通、優勢互補。
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該區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充分吸引民營資本進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設置集團化管理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將基層分散的醫療資源整合起來,增加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供給,也方便了群眾就醫。
在管理方面,該區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把強化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監督管理作為各管理層級重點工作,特別是將緊密型醫聯體功能、家庭醫生簽約履約實現程度納入了監督管理之中,并努力實現了監管對象由對單體醫療衛生機構向監管單體與監管醫聯體上下全體系并重方向轉變;監管重點由注重醫療質量向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基層首診等全面落實并重的方向轉變;監管方式由傳統行政外部監管向行政外部監管與醫聯體內部監管相結合、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方向轉變;監管措施由處罰為主向實施行業排名、評級、市場退出、經費撥付等綜合運用轉變,推動實現長效管理等四個方面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