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東北,年輕而又現代的閻良區,初冬時節仍是一片瓜果飄香的豐收景象。2016年提出申請,2017年獲批建設,2018年成效初顯,這片地勢平坦、水質清潔、灌溉便利的土地,正大步邁向國家級精品瓜果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閻良國家級精品瓜果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同意建設,總面積約5000畝。該項目建設核心區位于關山鎮和武屯鎮,共包括陜西和牧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閻良區閻誠脆棗專業合作社、西安市閻良區國強瓜菜專業合作社三個示范點,主要開展葡萄、甜瓜、冬棗等精品瓜果的種植示范。
質量管理從“無據可查”走向“有據可依”
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以來,閻良區以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運行標準體系、實施標準體系為抓手,從環境治理、產地檢測、投入品管理、標準化生產等方面實施全程質量管理控制,有效提高了區域內龍頭企業和瓜果農戶的標準化生產水平。起草了西安市地方標準《綠色甜瓜生產技術規程》,出臺了《閻良區創建國家精品瓜果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實施方案》《閻良區精品瓜果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領導小組關于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閻良區精品瓜果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領導小組關于成立示范區技術保障小組的通知》等工作文件,為各項工作的開展和推進提供了詳實的標準和政策依據。通過制定十項管理制度、建立六項工作標準,采用西安市地標《厚皮甜瓜生產技術規程》《閻良相棗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引用9個葡萄產品、苗木質量等級和鮮食葡萄生產技術規程等國家行業標準,形成了以甜瓜、冬棗、葡萄等為主作物的技術標準框架體系,全區精品瓜果質量管理實現了從“無據可查”到“有據可依”的轉型升級。
從業隊伍從“經驗判斷”走向“標準種植”
為打造一支重視標準、執行標準、推行標準的專業農業從業隊伍,閻良區在不斷加大農業生產各類標準宣貫的同時,通過舉辦不同層次的農業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講座等,不斷增強全體從業人員的標準意識、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圍繞農作物從選種、育苗、栽種、施肥、防蟲、采收、包裝、運輸、銷售的技術規范和標準要求,采勸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對農業生產一線管理者和生產者進行全方位標準種植培訓,有效提高了示范區內農業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農業標準化種植、作務的能力和水平。以示范區內三個示范點為主要陣地,按照“專業人才送、技術干部帶、種植能手幫”相結合的原則,整合質監、農林、科技等部門力量,通過科技下鄉、技術下鄉、服務下鄉等形式,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后一體化的服務網絡構架。目前,閻良國家級精品瓜果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內三個示范點均已擁有了自己專業的種植管理團隊,以此為輻射,也有效促進了示范區周邊果農標準化種植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傳統農業逐步向新型都市農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示范區內農業經營管理者也正在實現由“靠經驗判斷”向“用標準種植”的轉變。
特色產品從“養在深閨”走向“廣闊市潮
以“甜瓜品牌保衛戰”等農業主題活動為契機,閻良區將精品農業產品推廣與招商引資活動相結合、與城市品牌塑造相結合、與多種主題的對外宣傳推介相結合,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叫響了閻良特色精品瓜果的品牌。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區級農檢中心+鎮街監管站+基層檢測點的三級監管網絡體系,為更多閻良本土精品瓜果走向市場貼上了“綠色通行證”。 以擦亮“綠色食品”品牌為目標,多措并舉提產量、提質量,葡萄、甜瓜、冬棗三大主導產業畝產和畝均收入兩項關鍵性指標連年增長,農藥使用率平均下降了約10%。積極聯系對接省市質監部門和相關專業機構,爭取有機認證項目資金共計10萬元,免費為精品瓜果示范企業進行了產品有機認證。主動聯系國家商標局,將閻良甜瓜作為地理標志商標進行注冊,進一步提高了示范區瓜果的市場影響力和公信力。
截至目前,閻良區共計注冊“道萌生”、“馥康”、“富秦”、“鵬玉”、“豐宣”等精品瓜果產品商標135個,其中3個產品獲得省市名牌產品稱號,多個品牌獲得“中華名果”、“全國十佳農產品”、楊凌農高會“后稷獎”等稱號和獎項,閻良區也因此被評為“中國甜瓜之鄉”、“陜西省甜瓜知名品牌示范區”和“中國綠色生態甜瓜十強區”。
從之前的“養在深閨人未識”到如今的“高端大氣上檔次”,閻良區創建國家級精品瓜果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成效正在加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或春暖花開、或白雪皚皚,閻良綜合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始終四季如秋、瓜果飄香。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