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交通醫院院內,有一座明代關中書院創始人馮從吾的墓,屬不可移動文物。但醫院要蓋職工用房,曾經用來保護古墓的小園林的樹木已被移走,馮家后人擔心古墓不保。
現場:古墓小園林內雜草叢生
馮從吾,晚明西安府長安(今陜西西安)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著名學者,官至工部尚書,創辦了當時關西一帶最高學府關中書院,人稱“關西夫子”。其本人作為著名經學家和東林黨關西領袖人物,備受時人推崇。
35歲的馮沖住西安邊家村附近,他說自己是馮從吾第14代長子長孫,他向記者展示了馮家族譜。
10月19日下午,記者隨馮沖及其父親、叔叔來到陜西省交通醫院院內。院子當中是塊空地,中間有一塊園林,古墓位于園林中間。緊挨著古墓的一側,是一個大坑,“這是醫院蓋樓打的地基坑。”馮沖說。
記者看到,曾經的小園林現在已雜草叢生,看不到墓頭,雜草里放置著一些廢舊機器。
馮沖說,今年3月,他們發現施工人員把小園林里的樹木移走了,當時來交涉過,醫院與馮家一直沒有協商一致。
雜草的另一邊,立著一個碑,碑文的落款單位是西安市文物園林局,落款時間是1989年12月。碑上刻著馮從吾的畫像和生平簡介。
馮沖提供了一份西安市文物管理局1993年81號文件復印件,上面寫著:經文物部門同意,劃定以墓塚為中心周圍4.8畝范圍為墓葬保護區,只作綠化帶使用,不得進行其他建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