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癡心建言推動大關中,四十載春風改革邁向新時代。”這是張濤在2018年第十二屆大關中發展論壇召開前夕寫在朋友圈的話。作為陜西省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社會委員會主任、陜西省統一戰線智庫專家、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大關中發展論壇組委會秘書長,從2007年起,在他的組織推動下,大關中發展論壇為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促進大關中城市群建設而堅持“鼓”與“呼”已經12年了。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知識分子,特別是作為民盟成員,要更加繼承發揚民盟‘奔走國是,關注民生’的光榮傳統,扎實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圍繞發展,促進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以不辱參政黨成員和新時代知識分子的使命。”張濤說,隨著2018年1月9日《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我們呼吁的“大關中”終于成為現實。構建大關中城市群,就是要激發大關中地區各兄弟城市的內生發展動力,激發、激活、用好優勢資源,突出各自特色,突出長板,奮力加長短板,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以增強大關中城市群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其輻射帶動大西北的作用。
工作中,張濤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服務黨委和政府的決策咨詢工作,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作為中國民主同盟成員,他堅持并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作為統戰智庫的專家,他堅持維護并宣傳黨的統一戰線,積極宣傳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服務統一戰線。
近年來,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在張濤主持推動下,以建設特色新型智庫為目標,凝聚了省內外一大批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在服務黨委、政府決策咨詢方面,成果豐碩,成效顯著。多年來,他先后組織舉辦74場次大型論壇和專題座談會、調研會,其中百人以上規模論壇29場次,其他專題研討會、調研會50場次,參與人次達4000多人,舉行動漫主題展,參與參觀人數超過10萬人。
張濤承擔中省有關調研課題35項,其中由他牽頭承擔的民盟中央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調研課題,調研成果成為統一戰線服務“一帶一路”的典型案例,后經轉化成為全國兩會集體提案,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我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西北段建設中應發揮引領作用》提案成為2016年全省重點督辦提案。2017年,張濤就陜西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問題開展調研,后轉化成為民盟陜西省委《關于加強當前我省農村基層脫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發展的建議》集體提案,成為陜西省重點督辦提案。
張濤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在擔任民盟陜西省委社會委員會主任,省統一戰線智庫專家,省政協委員等職務時依然能夠保持極大的工作熱情,并且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具有良好的公眾形象和社會影響力。因其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治學態度,2014年至2017年,連年榮獲民盟陜西省委先進個人,被聘為民盟“一帶一路”(福建)研究院研究員;2015年榮獲“全國社科聯優秀學會工作者”榮譽稱號;2017年6月被聘為陜西省統一戰線智庫專家;2017年12月,張濤作為省統一戰線智庫專家深入漢中市鎮巴苗寨為群眾宣講十九大精神,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好評。
“政協委員要心中有使命眼里有民生”。在擔任省第十一屆、十二政協委員以來,張濤勤勉履職,認真履行政協委員的神圣職責和使命,先后參加省政協組織的各類專題調研20多次次,及各級各類情況通報會、征求意見座談會共52次。同時,他獨立開展調查研究78次,圍繞區域戰略發展、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撰寫的調研報告、咨詢建議60篇,直接轉化成為提案的16篇,其中6篇以集體名義提交,2篇成為省委、省政府領導重點督辦提案;轉化大會書面發言及政協常委會、專題協商會發言的10篇,其中1篇被選為大會口頭發言,4次代表經濟界做聯組發言,5篇作為對口協商發言。張濤同志撰寫《關于支持加快大西安北部中心建設的建議》受到省有關部門重視,并被評為優秀提案。
張濤是一位勤奮、執著的人,全身充滿新時代知識分子的正能量。無論在黨委、政府、政協、黨派等有關部門組織的專題調研、研討或報告會的活動現場都能聽到他經過認真思考和調研,提出真知琢見。與他接觸久了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工作狂,每次調研結束,他都會親自寫出報告和心得。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我們經常看到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都見他對生活、工作、國家和社會的熱愛。
在工作之余,張濤同志著有長篇小說《紅涼鞋》、散文詩歌集《旅者的記憶》、社會管理科學類著作有《社會組織工作實踐與思考》,主編城市經濟文化研究系列叢書《大關中與陜甘寧發展研究》等5部專著,發表多篇區域戰略、產業發展等方面文章。
“作為讀書人,我們總需要給這個社會向前發展助力,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在當前和今后,在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領域的同時,還要團結凝聚更多的具有新時代使命的知識分子把服務黨委和政府,服務新時代發展的智庫辦好,這是我的理想。”張濤說到。
對于黨外人士而言,張濤深切地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完善。作為新時代的知識分子要不忘初心,他牢記使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高度的歷史使命感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記者 同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