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基層干部群眾深惡痛絕的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和新聞敲詐等不法行為。從今年8月開始,陜西省在全省范圍內展開了輿論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針對新聞行業存在的虛假報道,新聞敲詐及從業人員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展開清查整治,依法查處了一批假記者、假媒體及新聞敲詐案件,營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今年3月28日,咸陽市武功縣警方接到大莊鎮圪嶗村一采沙場負責人報警,稱有人對其進行敲詐勒索。
咸陽市武功縣公安局大莊派出所民警龔帥:“說是在他們村沙場有幾名記者向他們索要錢財,其負責人對其身份表示懷疑予以報警。”
接警后民警迅速趕到現場,將正準備逃離的四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傳喚至大莊鎮派出所。經查,犯罪嫌疑人阮某某、趙某、楊某等三人,分別以西部風情雜志社、陜西和諧法制網和中國企業報記者的名義,雇傭李某某車輛在武功縣兩處沙場進行所謂的“采訪”。隨后,阮某某等人以環境污染為由,用曝光要挾的方式,分別敲詐兩處沙場負責人現金2000元和5000元。
龔帥:“現在案件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均全部到案,案件現已移交至武功縣人民檢察院。”
目前,武功縣檢察院已對阮某某等四人涉嫌新聞敲詐提起公訴。除了造假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記者身份外,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將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當成了自己牟利的工具,用驚悚的標題,虛假的內容吸引人們的眼球,進行所謂的“輿論論督”,從中謀取私利。
今年上半年,有人通過微信向自媒體從業人員、神木市網絡大V麻某某提供了神木境內一企業發生安全事故,有人員傷亡的信息。麻某某去企業了解情況后,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和個人微博上發布了該消息。后來該企業給了麻某某兩萬元,麻某某將帖子刪除。
榆林市公安局打擊新聞敲詐專項辦公室民警張鑫:“麻某某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個人微博等新媒體載體發布負面信息,隨后通過刪帖的方式索要錢財。”
8月17日,犯罪嫌疑人麻某某因涉嫌系列新聞敲詐勒索被神木警方抓獲。經審訊,麻某某供述了自己假借新聞監督敲詐勒索案件23起,涉案金額80余萬元。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深挖中。
犯罪嫌疑人麻某某:“希望從事自媒體行業的朋友,以我為戒,切莫再貪圖一些金錢上的東西,使自己失去自由。”
近年來,一些所謂的“有圖有視頻”的謠言搭載著互聯網的快車,以畫面沖擊力強、血腥暴力吸引眼球,一經發布,往往造成人們的認知混亂、引起恐慌心理、誤導價值倫理觀念,擾亂網絡輿論環境,甚至是激化社會矛盾。
今年六月,西安遭遇了多條網絡謠言的連續侵擾。6月22日,有網友發布了所謂的西安市東棗園村行兇事件,其真實情況是,當晚西安未央交警大隊民警查處違規電動三輪車時,車主阻撓民警執法,引起周圍群眾圍觀;6月23日,有網友發布兩名男子狂追一輛黑色寶馬轎車,當場開槍,聲稱此事發生在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其真實情況是,此事是6月1日河北秦皇島警方當街抓捕嫌疑人的視頻,被人轉嫁到了長安區。
西安市公安局法制支隊執法監督大隊民警郭大江:“對編造虛假消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消息,在網絡上傳播,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涉嫌尋釁滋事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專項行動中,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對假記者、新聞敲詐等違法犯罪案件線索,組織專門力量,快速核查,依法偵辦,精準打擊。檢法兩院主動了解案情,派員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取證,確保案件辦理工作順利進行。截至9月20日,全省公安機關共辦理案件153起,涉案金額3800.44萬元,涉案人員194人(持證記者9名);現已刑事拘留132人、批準逮捕37人,行政拘留60人,罰款23人。網絡輿論環境整治方面,截至9月20日,全省已關閉假冒網站5個,依法停止接入違法違規網站12家,依法關閉違法違規賬號7個,清理關閉地方頻道81個,清理下架傳播違法違規有害信息移動應用程序45個,約談新聞網站13家、賬號持有人168人次,處置不良、有害信息1927條,向公安部門移交線索152條。
西安市民劉莘:“會更有利于民眾去辨別信息的真假,避免那種虛假消息引起的恐慌誤導。”
西安市民楊喆帆:“現在對他們進行打擊,也是幫我們公眾、民眾重拾對社會的信任感,對各個行業的信任感。”
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韓雋:“必須探索長效機制,防止反復,防止回潮,以建立理性和良性的輿論環境為目標,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
整治輿論環境,不僅僅是查處幾個假記者,查封幾個假網站和違法網號那么簡單。而是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對新聞真實性的自覺維護,對新聞敲詐、虛假新聞、假記者、假媒體和網絡謠言的自覺抵制,真正形成風清氣正、和諧有序的輿論環境。
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青林:“我們把這種對輿論環境的整治,作為一個長期的一個常態化的形態,能夠在我們省的整體輿論環境,無論從組織架構還是從媒介生態上,要營造出這種對輿論的整治的氛圍,這個應該是成為一項長期的工作。”
評論員袁秋香:“這些假記者、假媒體和假記者站沆瀣一氣,形成一種媒體環境里的濁流,不僅僅嚴重傷害了整個傳媒行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會為社會誠信的下滑推波助瀾、雪上加霜。所以,我覺得這種整治是必須的,也不能手軟,要一查到底,斬草除根。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輿論環境逐漸的清朗起來,推進社會的誠信度和發展信心。”
目前,輿論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仍在持續中,如果您發現有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和新聞敲詐等不法行為的,以及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涉及虛假報道、新聞敲詐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歡迎撥打舉報電話。(記者 王翯軒 賀亞洲)
全省輿論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舉報電話:
“掃黃打非”辦公室:12390
省網絡舉報中心:029-63907150
省新聞違法違規行為短信舉報平臺:***********
拾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029-63905864
省新聞工作者協會:029-8523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