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啥禮物
孩子說:買禮物不如自己做
老師說:收到祝福就很滿足
昨日是第34個教師節,很多家長都給老師送了禮物。尊師重教,到底該不該給老師送禮物?送什么能表達心意呢?
>>家長
5位老師 每人送一個保溫杯
張女士的孩子在西安城南一所小學上二年級,9月6日,微信家長群里收到一條通知,“是家委會的家長發的,要給老師送教師節禮物,買禮物的錢從班費里出。”張女士說,新學期開學到現在,已經交過兩次班費,第一次交了50元,第二次交了200元,孩子所在班級有近60人。
在張女士手機群里可以看到,家委負責人@所有人稱,為了表示家長對老師的感恩,準備了溫馨小禮物,給班主任和各位老師們制作錦旗并購買品牌保溫杯,“5個老師每人各一只,以感謝老師一年來對孩子們的辛勤付出。費用明細會在家委換屆直接給予公示。”
張女士說,隨后該家委負責人群里公示了,購買保溫杯花費近1300元,多位家長表示支持。
班主任、副班主任每人一束花
田先生的兒子在灞橋區上二年級,“今年我兒子班里,家委會組織,給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各送了一捧鮮花。去年是有的孩子送上一朵,零零散散,今年就集中一起送了。”田先生說,買花錢家長群里通知,每位家長均攤了20元班費。
“給老師送禮物這種事,哪能有家長站出來說不愿意。”田先生說,一捧19朵粉玫瑰,沒有問過花費多少錢,“家委會提議,我們交錢就是了,反正錢也不多。別人都支持,我們也不能為這點事有異議。”
幫女兒做賀卡送老師
李女士的女兒在高新區一所小學上學,“去年是家委會用班費給每位老師都買了絲巾,花費了數千元。今年我們沒給老師送禮,學校上周就給家長短信通知了,提倡送賀卡,不主張送禮。”李女士說,9月9日是星期天,她和女兒在家一起給老師制作了賀卡。
李女士認為,學校這樣做很好,“家長沒負擔,也有教師節的氣氛,尊師重教才是意義所在。”
>>教師
希望收到學生的手寫信
魏老師是西安市碑林區一小學的語文老師,她說,今年教師節收到最多的禮物就是鮮花,也有小盆栽和巧克力。“有的同學送的是一只花,也有的送一束花,但都不大,一只手就能握住的那種。”
魏老師說,“其實我個人還是比較希望能收到學生們寫的賀卡,看看他們對我有什么想說的話,有更深入的交流。”
紀老師是西安市雁塔區一小學的英語老師,“今天有學生送了我一張用英文寫的賀卡,因為內容是百度翻譯的,所以有些語法錯誤,但還是覺得挺可愛的。因為能看出來是學生用心寫的,不是那些套話,收到這種禮物其實是最開心的。”紀老師說,教師節能在課堂上收到學生們的祝福就很滿足了,收東西會有心理壓力。
“有學生送一些比較貴重的禮物,比如裝飾品、藝術品之類的,我都退回去了。我們的學生基本都住校,所以就會比較麻煩,禮物周一帶來,周五才能帶回家。而且我是新老師,感覺自己受之有愧,當然學校也不允許收。”紀老師說。
程老師是西安市一所民辦學校的班主任,“教師節正常上課,不休息。沒有學生送禮物,早上周一升旗時,學校讓學生給教師代表每人獻了一朵康乃馨。”程老師說,自己最希望收到的禮物是學生手寫給她的一封信,“說尊敬愛戴,感覺都很遙遠,從信里能看出來孩子們喜不喜歡你,文字才能體現深情。孩子喜歡你了,就愛聽你的課,這比嘴上說的‘尊敬愛戴’實在得多。”
蘇老師在西咸新區一所小學當老師,她說往年會收到班里小朋友們送的鮮花、賀卡、本子等物品,“去年學校通知家長,不準再送禮品,今年就沒有孩子送禮了。”蘇老師說。
>>學生
用“特長”送禮物
花錢買不如動手做
昨日,華商報記者見到了李女士的女兒小鎂,小鎂今年上二年級,“老師說教師節讓我們做賀卡,我和媽媽一起做賀卡花了一個小時,用色卡紙做的,我還貼了亮片。”小鎂說,她在賀卡上畫了太陽和小草,象征著老師和自己。
問到教師節最想給老師送什么,小鎂想了一會兒嘿嘿一笑說:“我也不知道,就是祝老師開心,讓老師知道我愛她。”
7歲半的小墩在灞橋區上小學,他說最想給老師送一幅畫,“我喜歡畫畫,想畫一幅老師講課的樣子,站在講臺上。”
未央區一所小學一年級的小涵和小瀅是雙胞胎姐妹,她們準備了祝福舞蹈送給老師,“班上有的同學準備了自制的畫和賀卡,去年我們倆給老師送了朵小花。”姐妹倆說,同學們都很踴躍地給老師送祝福。
昨日,華商報記者在蓮湖區一所小學門口,隨機詢問了多位小朋友,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用“特長”給老師送禮物,有的孩子還認為“花錢買的禮物,不如自己動手做的有意義”。
>>花店
教師節當天花束上周已預訂
昨日中午,華商報記者隨機走訪了小寨一家花店。店主說教師節有活動,19支粉玫瑰根據包裝不同,價位也不同,基本都在200元左右。“教師節買花的特別多,今天(9月10日)康乃馨跟粉玫瑰市場上已經拿不到貨了。基本都是網上下單,我們負責代送,很多都是送學校。”店主說。
隨后,華商報記者又走訪了南稍門一家花店,店主說,成束鮮花最便宜的特價款119元,“今天(9月10日)送出的很多花都是上周顧客就預定好的,基本上一大早就送到了學校,一早上就送完了。” 華商報記者 佘欣 實習記者 田睿
群里祝福
“全員復制跟上”
老師哭笑不得
老師:如果內容走心一點,不要復制粘貼更好
“今天是教師節,在此祝老師們節日快樂!您辛苦了!感謝您為了孩子們付出的一切努力與操勞!真誠地祝福您身體健康,合家歡樂,工作順利19月10日是教師節,不少市民反映:不光是朋友圈,家長群也淪陷在了這種“全員復制跟上”的祝福里。本來是好心祝福,為何讓人困擾反感?
群發的祝福信息
老師們喜歡嗎?
從早晨7時30分,陳女士的微信就開始響個不停,她打開手機,發現是班級群彈出了三十條消息,這才發現是群里的家長已經開始送上教師節祝福了。第一位家長發了“今天是教師節,在此祝老師們節日快樂!您辛苦了!感謝您為了孩子們付出的一切努力與操勞!真誠的祝福您身體健康,合家歡樂,工作順利1第二位家長發了其他內容,基本上都是從各個群里搬過來的祝福信息。還有些信息后面,加了一句話——全員復制跟上。
陳女士有點糾結了,發還是不發?是復制內容還是自己寫一段祝福?寫一段別出心裁的話又有點愛出風頭。最后,陳女士也隨大流復制了一段祝福。
面對這樣群發復制的祝福,老師怎么看?城南一小學老師說,從早晨起手機響個不停,但這種全員復制跟上的祝福,讓人哭笑不得。一幼兒園老師說,家長或者學生給老師發節日祝福,老師也很高興,但如果內容再走心一點,不要復制粘貼更好。
希望別在群里隨時@老師
連老師是城北一所幼兒園小班老師,這是她帶的第二屆學生,三年一輪。三年前剛帶小班時,因為是新手,經常忙得暈頭轉向的。“老師,麻煩您從書包里找出孩子的外套給穿上。”“老師,孩子今天嗓子不舒服,麻煩您多照看點。”“老師,孩子中午午休怎么樣?”“老師,剛才你發的視頻里沒有我孩子,能不能拍一段發來?”
“再帶第二屆學生時,連老師有了經驗,從孩子們進園到放學,從教室到教室外,跟蹤拍攝,每天至少發10個短視頻,而且所有的孩子都能拍到。后來幼兒園開通了在線視頻,家長能隨時通過監控看到孩子在園表現,發消息的少多了。”
另一位小學老師告訴記者,有一位同學上課愛說話,自己就在群里@了家長,提醒多留意孩子的情況,本來是善意提醒,可遭到孩子父親的當即反駁。“以后發消息時都很小心,再后來在群里也不太說話了。”
城南一小學老師告訴華商報記者,如果讓老師提群規,她希望家長不要在群里隨時@老師,可私信留言,著急的話可以直接電話或者去學校找老師。還有,有些家長在群里贊揚老師,有時候奉承過頭,也會讓老師尷尬,不知道怎么接。家長在群里發消息應該注意這些。
老師在群里曬禮物,是幾個意思?
城西一位家長表示,今年教師節前夕,群里就有家長提議“眾籌”給老師買禮物,其他家長也很尷尬,不參與也不行。后來學校發群短信聲明老師不能收受禮物,這才作罷。“總有一些‘戲精’家長,要通過一些手段刷存在感。”
一位家長說,早晨沒看到有學生送禮物,但是老師在群里曬了學生送的鮮花、巧克力,表示感謝。自己覺得尷尬,“老師在群里發這些,是在暗示什么嗎?”
韓先生是一所小學家委會成員,他告訴華商報記者,家長群也是個小社會。有時候家委會通知家長參與學校活動之前,還得先提前跟一些家長溝通,不然剛發了消息,萬一第一個家長說“這簡直給家長沒事兒找事嘛”,大家就會往這個方向去議論,主題徹底跑偏了。
韓先生說,在建群的時候,家委會成員或者群主可以有一些提醒:首先是老師發重要信息,如果老師沒有強調必須回復,盡量不要回復“收到”,或者“老師辛苦”“謝謝老師”這樣的客套話。其次,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涉及個人問題和特別需求,盡量私聊,或者電話溝通以免言辭不當,傷了面子。第三,不要轉發任何與班級和孩子無關的信息,但如果是給孩子拉票需要幫忙的,可以酌情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