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省媒體健康扶貧采訪團采訪正在接受治療的貧困患者董建朝。
如何不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為貧困患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途中的“攔路虎”?咸陽武功縣有著自己的一套做法。今年以來,武功縣以健康扶貧為突破,以建卡貧困患者住院報銷“五重保障”為著力點,打出健康扶貧組合拳,力阻“病根”治窮根。
五重保障 貧困患者住院報銷超90%
6月5日,中省媒體健康扶貧采訪團一行在武功縣人民醫院見到了正在接受治療的貧困患者董建朝,說起自己的病他還有些后怕。“要不是去年體檢查出食道癌,及時做了手術,未來生活我都不敢想。”今年54歲的董建朝有一位88歲癱瘓在床的老父親,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董建朝家原本不是貧困戶,典型的因病致貧。
“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這樣的一句俗語是武功縣許多被大病、慢性病壓垮,導致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家庭的真實寫照。“我治病總共花了7萬多元,報銷了90%,自己只花了7千元。如果沒有這么好的健康扶貧報銷政策,我就把我家拖垮了。”董建朝告訴記者。
為讓更多貧困患者看得起病,武功縣構筑起“五重保障”線,大幅度減輕貧困患者醫療負擔。在新合療報銷全部兌現(報銷比例占63.8%)、大病保險及時跟進(報銷比例占2.9%)、民政救助大力支持(報銷比例占6.7%)、商業補充保險發揮作用(報銷比例占0.13 %)“四重保障”有效落實的基礎上,由縣財政拿出兜底資金,照“合療牽頭算賬、財政民政協調撥款、鎮村兩級打卡發錢、四級臺賬存檔備查、各方協作互為監督”的工作機制,發放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報銷財政兜底資金571.97萬元,占住院總費用的17.13%。“五重保障”后統計,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實際報銷率達到90.66%。
全省首創“綠色通道” 家庭醫生直接開藥
“以前因為行動不便,買藥確實很困難,現在不僅有了家庭醫生的關心和指導,政府還免費提供藥品,真的很方便。”今年38歲的卓巧飛是咸陽市武功縣普集街道辦營上村的一名建卡貧困患者。2017年,她被診斷為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長期服藥,然而她需要服用的一種藥物屬于特殊院內制劑,市場上沒有銷售。
為了解決貧困患者特殊用藥問題,武功縣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一條“鎮開處方、縣級采購、統一報銷的”綠色通道:從貧困患病人員用藥中篩選出糖尿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等臨床必須使用但又沒有替代品的32種慢病用藥。如果市場上可以購買到的,由患者自行購買,縣級財政報銷50%;市場上購買不到的院內制劑,由簽約的家庭醫生上報后,市級衛生部門按每月匯總收集信息,進行代購藥品,再由家庭醫生上門看診時免費發放給貧困患者。同時,對于支付能力較弱的慢性病患者,所購藥品費用在現有政策報銷基礎上,對剩余部分再利用兜底資金報銷70%。
“我們簽約醫生經常來她家給她進行檢查,并對她的用藥進行指導,她的藥快吃完時,上報給我們,我們就會立即幫她聯系,確保她能及時用藥。”卓巧飛的簽約幫扶醫生田玲莉表示,縣上對慢性病貧困患者的院內制劑都是免費提供的,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貧困患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