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鹽田。林勤 攝
日前,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鹽田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該規范已自2018年12月30日起實施。
這是全國首個城市GEP核算地方標準。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鹽田區第一次明確了城市GEP核算指標、核算方法、核算因子、定價方法、數據獲取方式等相關內容,為深圳市及其他地區開展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提供規范化模板。
探索“美麗中國”建設量化路徑
一直以來,談及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水平,人們往往習慣用GDP(國內生產總值)來作為唯一標準。而對于一地的生態系統,卻缺少統一的評估標準。
GEP的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量。
這與鹽田的發展路線十分契合。總面積74.64平方公里,基本生態控制線內面積卻達到了51.40平方公里,占比68%,加上綿延19.5公里的海岸線,小小的鹽田卻是名副其實的“生態大區”。
早在2014年,鹽田區黨代會就提出“鹽田區GEP核算體系探索與研究”這一主要工作,并列為區委調研課題。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套與GDP相對應的、衡量生態系統價值的統計核算體系。
2015年,鹽田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城市GEP”核算體系,打破以往“GEP”只針對海洋、湖泊、林地等自然生態系統核算的慣例,將城市生態系統核算納入其中。
如今發布的《鹽田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核算指標包括兩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和28個三級指標,核算數據來源于各職能部門的統計數據、現場監測和調查所得數據、衛星遙感影像和權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獻資料。
以此為基礎,鹽田區還建立了GEP核算數據庫和GEP模塊電算化模型,實現了核算數據指標及權重參數的自動化處理,使復雜的計算過程簡便化,保證了計算的可操作性和準確性,提高了區域GEP核算與管理數字化、可視化水平。
“城市GEP并不是下達的任務,這是鹽田區自我加壓、響應和落實‘美麗中國’頂層設計的自我革命和實踐創新。”鹽田區相關負責人說。
“GEP”成為城市發展指揮棒
所謂“GEP”,通俗來講,就是用科學的方式給生態環境算一筆賬,為生態資源貼上“價格標簽”。
鹽田的這筆賬顯然算得十分清楚。通過構建城市GEP核算體系,鹽田區正將城市生態功能“價值化”,為藍天碧海、青山綠水、公園綠地、河流湖庫、近岸海域等生態資源貼上“價格標簽”,建立生態資源“賬本”,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更為重要的是,鹽田通過讓城市GEP進規劃、進項目、進決策、進考核,把“城市GEP”提升為與GDP同等重要的指揮棒。
《鹽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中長期規劃(2013—2020年)》以及城市規劃體系、土地利用規劃、綜合發展規劃……城市GEP相關內容無一例外被全部納入其中。
除了將城市GEP放入城市建設的考量外,GEP在更廣的領域里同樣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工作考核上,鹽田區激勵各部門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唯GDP政績觀”觀念的改變。
在鹽田區生態文明建設考核和單位績效考核中,城市GEP核算機制的具體指標和工作內容成為了考核重要指標,被考核單位由2013年的20家提高到目前的45家,覆蓋全部黨政機關、區直單位和街道辦。
不僅如此,鹽田還積極鼓勵市民參與城市GEP的建設。2016年,鹽田上線碳幣服務平臺,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資金,以“碳幣”形式,對個人、家庭、社區、學校和企業的生態文明行為進行激勵,引導全社會增強生態意識、踐行綠色生產、享受低碳生活。
連續5年實現GDP與GEP雙提升
算好了“生態賬”,鹽田的“經濟功”同樣沒有落下,連續5年實現GDP與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初步形成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的良好格局。
2013~2017年,鹽田區GDP和城市GEP分別為408.51億元和1036.19億元、450.23億元和1072.41億元、486.44億元和1077.29億元、537.68億元和1092.17億元、585.49億元和1096.29億元。
城市GEP除了成為審核城市規劃、產業發展、企業進駐的重要標準,還加速了鹽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2013~2017年,鹽田三次產業結構由0.01:20.14:79.85優化為0.05∶14.80∶85.15;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由0.289噸標準煤、6.98立方米下降為0.22噸標準煤、5.18立方米,降幅分別為23.9%、25.8%。
在城市GEP調節作用持續凸顯下,鹽田發展的綠意愈發濃郁。2017年9月,鹽田區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區縣級行政單位獲評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18年2月,鹽田區成為全國首個區級SUC可持續發展國際示范區創建單位。
同時,鹽田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招商優勢和發展優勢,推動生物科技、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鹽田園區的碼隆科技成立僅4年,估值超20億元,成為人工智能細分領域的“領跑者”。
如今在鹽田區,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正加快建設,一個生態和產業有機融合的綠色發展新格局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