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鋼園區北區,昔日儲存礦料的西十筒倉,如今成了新地標——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的所在地;利用精煤車間等工業遺存進行改建的國家冬奧訓練中心也正在崛起……近年來,首鋼老廠區通過修復、改造、加建等織補方式,讓老工業遺存重煥生機。
說起老舊廠房的“華麗轉身”,北京有著人們熟知的798等成功案例,不過,全市現有240余處、總占地面積超過2500萬平方米的騰退老舊廠房中,還有七成處于待開發狀態。“北京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需要借鑒國內外經驗,將保護利用與創新性改造結合起來。”北京市委相關負責人說。
“我們將抓住機遇,將首鋼園區打造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范,成為工業遺存再利用和工業區復興的典范。”首鋼集團副總經理王世忠表示。
早在2010年底,首鋼石景山鋼鐵主流程全面停產,率先實施搬遷調整。歷史性的停產也讓人對這座有著百年積淀的老廠區畫出了一串問號:園區內豐厚的工業資源怎么辦,留存還是拆除?停產了的老廠區又如何展現出勃勃生機?
記者看到,冬奧組委使用的辦公區利用原有封閉筒倉改造而成。在筒倉的南則,原一號高爐料倉,已被改造為空間靈動多樣的LOFT創意辦公場所。長300米、寬60米的精煤車間被“切分”為速滑、花滑及冰壺三座國家隊訓練館,廠房內的柱子、天車梁和剪刀撐等都將原貌保留工業遺存,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工業特色冰雪場館”風貌。
據介紹,老工業廠房改造既要尊重原有工業架構機理和風貌,遵循綠色生態理念,也要考慮奧運后再利用問題。未來,冬奧“四塊冰”將向社會開放,為市民提供服務,同時成為能夠承接綜合賽事的永久性比賽場館,延長使用壽命。
“首鋼工業園區的保護性改造,將老廠房、高爐等工業建筑變成體育、休閑設施,同時也作為博物館,讓人們記住首鋼、北京和中國的一段歷史,這是激動人心的做法。”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高度贊揚首鋼園區工業改建項目。(記者 賀勇)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0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