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山市豐南區,有一個“漠尚客駱駝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漠尚客”),這是全國唯一的平原駱駝養殖基地,也是全國第一個駱駝純鮮奶生產基地。
目前“漠尚客”有200多峰駱駝,不但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有分公司,還在內蒙古阿拉善承包了3萬畝草場,與當地牧民合作,養了2000余峰駱駝。依靠銷售駱駝奶、旅游觀光、影視拍攝等項目,年收入在210萬元以上。
做出這樣成績的,是一個80后姑娘——豐南本地人鄭林林。
平原、駱駝、大學生、小姑娘,怎么也想不到,這幾個看似不相干的詞就偏偏聯系在了一起。
“大二那年換宿舍,我發現床鋪上遺落著一本《哭泣的駱駝》,看后深受震撼。”當時還在青島科技大學就讀國際貿易專業的鄭林林在這本書上了解到,本世紀初,內蒙古沙化日益嚴重,駱駝的主要食物馬蓮草幾近滅絕,僥幸存活下來的已由過去的200余公斤減到100余公斤,駱駝種群生存狀況堪憂。
按照鄭林林的邏輯,草不夠,駱駝沒吃的。但家鄉卻有焚燒秸稈問題。那邊要保護,這邊要焚燒,何不用這邊的秸稈養那邊的駱駝?
“真正想把駱駝弄到家鄉來養,是后來了解到中國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而駱駝奶治糖尿病效果特別好。”鄭林林介紹,駱駝奶是天然的胰島素,其營養價值是牛奶的200倍,且對患有高血壓、肝或腎癌的人有舒緩作用,而且駱駝絨毛保暖非常好,駱駝肉大補。
有了想法,差不多三四個月,鄭林林都泡在網上查資料、研究駱駝養殖。“主要是沒人干過。”鄭林林窺探到駱駝養殖機遇,說干就干,只身遠赴內蒙古。
“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沒有在沙漠以外大規模養殖駱駝的。”剛到內蒙古就被“那老”潑了冷水。“那老”全名那木吉勒策林,生在駱駝世家,一生都致力于發展駱駝產業。后來,德高望重的“那老”成了“漠尚客”的引導者。
雖然“那老”態度堅決,但是后來告訴鄭林林“可以試一試”。
“那就少試一點兒。萬一成功了呢?”鄭林林倒是樂觀,她想的是,創業肯定會有風險,但不能只看到風險,更要想到如何攻破風險。
從內蒙古考察回來,鄭林林開始與家人商量買駱駝。“全世界比你有腦子的人多得是,沒人想要這樣做,說明這個東西不行。”母親開始態度明確,后來在父親的勸說下答應讓女兒試一試。
拿出自己上大學攢的8萬元,加上家里的積蓄,又從親朋好友那里借了幾十萬元,第二次從內蒙古回來,鄭林林牽了28峰駱駝。
本以為平原生存環境比沙漠好很多,但原本活蹦亂跳的駱駝運回來都蔫頭耷拉腦。鄭林林發現,內蒙古的草是堿草,家鄉的草是甜的,氣候也更濕潤,顯然駱駝不適應。
“我都沒見過駱駝,怎么能給它治病?”駱駝得了病,本地的獸醫也束手無策,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但死得更快。
而且沒多久,幾十個村莊河套里的草就被吃光了,放養一次比一次遠,不得不圈養。給駱駝喂精飼料,看起來白白胖胖,卻死了不少,最后才知道是脹氣。
第一批運回來的駱駝死了大半,鄭林林只好專門從內蒙古雇來養駱駝的師傅。
“駱駝喜歡干燥,長時間站在潮濕的地上蹄子就會爛,嚴重的會長水泡甚至發燒得腦炎。駱駝是反芻動物,吃不慣精細的飼料……”時間長了,鄭林林逐漸掌握了駱駝的習性,也摸索出不少門道,已經能從駱駝的糞便、尿液判斷它們的健康狀況,總結出了一套平原養駱駝的方法。
好不容易讓駱駝適應了平原生活,鄭林林去唐山本地醫院針對糖尿病群體推銷駱駝奶,沒有人相信這邊會有養駱駝的,對駱駝奶的品質和功效也不認可。就連親朋好友也在置疑。
本地不行就去外地,從唐山坐長途車到北京,再轉地鐵到各大飯店、月子中心推銷,中午就在路邊買個煎餅。碰壁司空見慣不說,還收效甚微。
“開始時,50元一斤奶,成本都回不來。”第一單生意,是鄭林林母親的同事,他患有腎病,本來已經放棄去醫院治療,聽說喝駱駝奶效果好就試一試。“后來每天都到我家等著擠奶喝。”這件事已經過去了8年,鄭林林還記得特別清楚。
“漠尚客”負債最多的時候到了100多萬元,已經揭不開鍋了,但還是要硬著頭皮堅持。用她自己的話說:“創業者,就得吃得了苦,受得了罪,否則不是一個創業的人。”
2013年夏天,出現了轉機。
一個劇組找到鄭林林,要租用她的駱駝拍電影。38萬元的收入算是解了燃眉之急。可是駱駝特別膽小,為了訓練它們,鄭林林雇了十幾個村莊里熟悉牲口的人,每天套上車,在大街上遛駱駝,結果,周邊村都知道了鄭林林在養駱駝,倒是慢慢打開了市場。
時間久了,鄭林林總結經驗,設計出一款儀器,擺脫了傳統的方式,讓擠奶更安全、高效率,申請專利后免費供大家使用。
目前,鄭林林對“漠尚客”的定位是,保障駝奶,努力爭取影視拍攝,大力發展生物實驗。她介紹,駱駝抗體因為和人的抗體特別接近,相關研究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發展得特別快,已經有臨床試驗了,但國內還沒有什么進展。
“國家為青年創業提供了這么好的環境,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還可以幫著大伙脫貧致富。‘漠尚客’吸收了50余名農村留守勞動力、25名合作社成員。”國家的強大讓鄭林林充滿自信。(馬賽 見習記者 杜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