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62年,做了1萬多臺手術,還開創了我國農村臨終關懷研究,今年已經81歲的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周克明,依然奔波在簡陽的山水之間。
“癌癥是一個尚未攻克的堡壘,希望有志的同學今后的工作中為之奮斗!”周克明從四川省瀘州醫學院畢業時,老師的一句話令他印象深刻。
從那時起,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周克明。在看病和動手術的同時,周克明利用業余時間在簡陽市開展腫瘤患者普查及腫瘤死亡回顧調查。據統計,周克明60余年的從醫生涯中共做了1萬多臺手術,是當之無愧的無影燈下的“綠衣天使”。
周克明1962年到簡陽市人民醫院工作,50多年來一直站在與癌癥短兵相接的最前線,他在四川縣級醫院中開展食管癌、肺癌、胃癌、結腸癌等根治手術,發表論文70余篇,并擔任了18年的副院長。
他幾乎沒有休息過,2000年前后退休,又被醫院返聘為腫瘤科主任醫師,如今雖過杖朝之年,周克明依然堅持周一、周五坐診,周二、周四查房。
2011年,周克明正式決定在農村開展對中末期癌癥病人開展臨終關懷的研究,以減輕危重病人的痛苦,讓他們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
臨終關懷是一種專注于患者在逝世前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減輕其疾病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2012年,周克明在四川省衛計委立項開展農村臨終關懷研究,這是我國第一個在農村開展的臨終關懷。每周三,年逾古稀的周克明都要到簡陽市各個農村病人家里走訪,風雨無阻。周老說,他為這些病人都建了檔案,主要去那些不能通過手術治愈的、已經回家了的和生命處于最末期的病患家里。
周克明主要在藥物和心理兩個方面開展幫助。一是對癥治療,因為進入癌癥晚期后,病人都特別疼痛,他就帶來止痛藥等一切能夠減輕病患痛苦的藥物。目前購買藥物的大部分資金由李嘉誠基金會捐贈。此外,他還自掏腰包買了2萬余元的藥物送給患者。二是對病患及其家屬進行心理建設,對患者進行精神上的鼓勵。為此,已經80多歲的周克明還特地將頭發全部染黑,告訴患者說:“你看,我都80多歲了,還是一頭黑發,你一定要堅強有信心!”以此來鼓勵患者。周克明的臨終關懷給許多病人帶來了巨大的精神鼓舞,有些本來預期生命只剩半年的病人,最后竟然堅持了三四年。
這五年,周克明跑完了簡陽市50多個鄉鎮,數百個村,看望患者400多人,其中,已有300多人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人們稱他為生命的“擺渡人”。
除了親臨一線外,周克明還辦了幾期農村臨終關懷培訓班,培訓鄉鎮衛生所和村衛生室的醫生,培訓人數已超過兩百!耙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農村病患的臨終關懷最后還是要靠這些力量,必須建立起貫通縣鎮村三級的臨終關懷體系。”周克明說。
據了解,周克明在上世紀90年代就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三個孩子的家境也十分殷實,老人早可以頤養天年。但他總說,只有到了醫院、到了病人家里,自己才覺得踏實。他早已立好遺囑,百年之后所有財產捐給慈善組織,遺體捐贈給醫學院以供科研,幫助病人減輕痛苦,讓他自己也覺得充實、愉快。說起以后,“最想將臨終關懷這件事情繼續干下去,直到自己干不動的那一天!敝芸嗣髡f。
周克明對記者表示,他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心愿,就是在中國更多的農村地區推廣臨終關懷,使其常態化,讓更多農村患者的生命更有尊嚴。(記者 陳地 張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