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重慶銀監局在2017年重慶銀行業“金融知識進萬家”宣傳服務月活動中透露:重慶市已按照國家相關部委的要求,全面叫停了各類網絡平臺的校園貸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從2014年起,網貸開始流行于大學校園。在零擔保的情況下,在校大學生只需動一動手指,填上相關資料,就能體驗一把有錢任性的生活。對不少大學生而言,這是難以抗拒的誘惑。
然而,隨著通過網貸平臺貸款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校園網貸欺詐、高利貸和暴力催收等亂象也逐漸暴露,給校園安全和學生合法權益帶來嚴重損害,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
2016年,銀監會、教育部等部委聯手出擊,重拳整治校園網貸,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未根治亂象。今年6月,銀監會、教育部和人社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決定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防范和化解校園貸風險。據此,重慶市全面叫停了各類網絡平臺的校園貸業務。
盡管如此,近段時間,仍有部分機構不顧政策禁令,繼續違規向大學生放貸。針對這種情況,重慶銀監局提醒大學生:目前,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的合法主體,只能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大學生應注意樹立正確消費觀,切忌盲目追求高消費。若發現身邊有同學在從事非正規校園貸的校園代理,應當及時勸阻,也可通知老師或學校。大學生如果已經借了非正規校園貸,一定要立即告知學校和家長,盡早協商解決,避免問題惡化;如果和非正規校園貸機構發生糾紛或遭遇對方威脅,應當立即報警,尋求警方幫助;如果協商難以解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求助法院解決。(記者 黃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