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傳統的端午節,但A股卻以暴跌來迎接。
昨日兩市再度暴跌,滬指連續跌破4700、4600、4500點整數關口,創今年第二大單日跌幅;單周暴跌13.32%,創七年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個股全面下挫,兩市逾2600股下挫,近千股跌停。
截至收盤,滬指跌306點報4478.36點;深成指跌6.03%報15725.47點;創業板指跌5.41%報3314.98點。盤面上,板塊全線下挫,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等板塊大跌逾8%。
近一周來,市場連續出現大級別調整,有三大變化值得注意。
第一,資金面變化。目前指數自去年底部上來已經上漲一倍多,獲利籌碼較為豐富,市場有強烈兌現需求。事實上產業資本也在近期瘋狂減持。另外,市場成交連續多日縮量,資金流入放緩,投資者逢低掃貨信心不再如此前般強烈。加上本周有超級巨無霸國泰君安IPO申購,加劇了資金面緊張。
第二、杠桿率變化。被稱為“杠桿牛市”的A股正面臨“去杠桿”風險。分析稱,當前A股的杠桿風險主要在于場外配資,而不在于券商的兩融。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所有券商的凈資本在繼續擴張后為9765億,券商兩融余額為2.07萬億,券商的凈資本桿杠率2.37倍,前幾個月有明顯下降。有媒體稱場外配資杠桿最高可達9倍,甚至10倍,風險可想而知。
第三、輿論變化。分析師表示,近日人民日報發文罕見唱多債市,政策風向有“由股轉債”的可能性。由于股債在階段性存在蹺蹺板效應,因此如果債市走強也將影響A股市場的供需關系。
對于后市,有機構稱本周市場持續大跌令市場信心喪失,若不能出現重大利好恢復市場信心,短期內市場難以轉好,不過中期慢牛的趨勢并未改變,建議投資者控制倉位的前提下,繼續低吸滯漲藍籌和國資改革題材股,不要盲目割肉。 東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