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擔子讓她早熟
在辦案民警看來,12歲的小女孩“很沉穩且有心機”
記者在衡陽縣公安局見到了皮膚黝黑、身材瘦弱的小雯。
她沉默地坐著,穿著嶄新的T恤、牛仔褲和鞋子,正低頭專心致志玩著一幅卡通貼紙。那是辦案民警答應她的“心愿”——對于自閉的小雯,民警們采取了溫和方式。
而在此之前,據辦案民警所述,這是一個“問她幾歲了,可能隔十分鐘才會小聲回答的孩子”。
審訊中,每當提起離家出走的媽媽,小雯總是反應很激烈,她說“不要提我媽媽,我恨她”。小雯被公安機關鎖定為嫌疑人后,一位女警一直陪著她。在小雯的口述中,離家出走的媽媽“已經死了”。
記者目睹了女警與小雯的一番對話。在長達幾十分鐘的對話里,小雯一直低頭玩著卡通貼紙,目光不與任何人接觸,只是搖頭和點頭。女警每問一個問題,都需要思考很久,避開“殺人”“投毒”這樣的字眼,以免刺激她的情緒。
當女警問“你想回家嗎?想不想爺爺奶奶,爸爸和妹妹?”小雯搖了搖頭,又搖了搖頭。而這時小雯已在公安局和拘留所待了好幾天。
在縣公安局協助調查、被看管拘留,是小雯第一次來到縣城。女警一直陪著她接受調查審訊,替她安排在拘留所的食宿。
讓女警不確定的是,小雯究竟是不是真正了解“殺人”是什么概念,有沒有人告訴過她,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另一方面,過早承擔家庭的部分擔子,讓小雯成長為一個有些早熟,甚至在辦案民警看來都“很沉穩、有心機”的孩子。
此前有媒體報道,當地流傳兩種說法,一是小霞、小林姐妹因不堪饑餓,吃下垃圾堆里的食物中毒身亡;二是小姐妹被兩名男子哄到山里,喝下有毒可樂中毒身亡。
據警方取證調查及小雯本人供述,兩種說法都是小雯編造的謊言。